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政策殡葬政策
全面的讲解宋朝的火葬和土葬之争
管理员2020-04-03【殡葬政策】人已围观
读过马可波罗行纪的朋友,应该有一个印象:这位游历中国的意大利商人频频说到,他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都看到了火葬的风俗,如四川、宁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一带。这不是马可波罗的向壁虚构,而确实是中国宋元时期许多地方的殡葬习尚。顾炎武日知录的记叙也可佐证:“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
一些朋友可能会以为火葬是现代社会“推陈出新”的产品,其实不然。两宋时期,京师汴梁、临安、河东路、两浙路等地,都盛行火葬。宋人说,“河东人众而狭,民家有凶事,虽至亲,悉燔爇,取骨烬寄僧舍中。以至积久弃捐乃已,习以为俗。”两浙路也相同:“吴越之俗,必堆集然后办。至于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历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
不独贫穷人家“以火化为便”,江浙一带的赋有人家也多挑选火葬,“浙右水乡风俗,人死,虽赋有力者,不办墓尔之土以安居,亦致焚如僧”。马可波罗游历杭州时便见过当地人的火葬典礼:“赋有人死,全部亲属男女,皆衣粗服,随遗体赴焚尸之所。行时作乐,大声祷告偶像。及至,掷不少纸绘之仆婢、马驼、金银、布帛于火焚之焚尸既毕,复作乐,诸人皆唱言,死者魂灵将受偶像接待,重生彼世。”
因为火葬之风盛行,宋代一些城市还呈现了火葬场,时人称之为“化人场”。南宋临安城少说也有数十处火葬场,其中16处因为“建置年岁深远”,到宋宁宗嘉定年间,差不多都荒废了,宁宗又“诏令临安府将见存化人场依旧外,其已拆一十六处,除金轮、焚天寺不得化人外,余一十四处并许复令置场焚化”,重修了14处火葬场。临安还呈现了相似现代“殡仪馆”的服务机构,设有专门的房舍招供存放骨灰罐。
宋代社会为什么会呈现蔚成风气的火葬现象呢?一个原因跟释教的普及有关。火葬乃是佛家之俗,跟着释教影响力的扩展,火葬之风也扩散开来。宋人洪迈说,“风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地点皆然。”今天的研究者也发现,“根据以往有关的史籍、资料及查询,在研究释教与火葬联系时,呈现这样一种现象:宋代凡是火葬盛行的区域,释教都十分兴旺。在都城汴京、河北、两浙、福建、四川等地是宋代火葬盛行的区域,同时也是释教最为兴旺的区域。”
还有一个原因是土地资源的限制,如河东路之所以火葬最盛,就是因为“其境土狭民众,惜地不葬”。宋人自己说,“今穷户无地可葬,又被他说火葬上天,葬礼亦被夺了。”后世的顾炎武也以为,“(宋代)地窄人多,不能遍葬,相率焚烧,名曰火葬,习以为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而言之,火葬在宋代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习尚,“习以为俗”,“相习成风”。
不过当时的干流意识形态并不承受火葬(只有少数士大夫附和火葬)。一位宋代士大夫对火葬的风俗感到不可理解:“今风俗有所谓火化者,生则奉养之具只怕不至,死则播爇而捐弃之,何独厚于生而薄于死乎?”以为火葬是对死者的不敬。所以他建议,“方今火葬之惨,日益炽甚,事关风化,理宜禁止。”今日的干流意识形态则调了个180度大弯,以为火葬是文明新风,土葬才是陋俗。
我对宋代政府与部分士大夫意欲禁止火葬的做法,并不支撑,正如我也激烈对立现代人掘坟砸棺式的所谓“推陈出新”。南宋时也有人对立火葬禁令,如写吹剑录的俞文豹便质疑火葬之禁:“今京城内外,物故者日以百计。若非火化,何所葬埋?”
事实上,宋朝政府对火葬的禁令也没有收到多大的作用。民间火葬之风,可谓屡禁不止。所以南宋初又有官员提出,“既葬理未有处所,而行火化之禁,恐非人情所安。”并建议“除豪富氏族申严禁止外,贫下之民共客旅远方之人,若有逝世,姑从其便。”此建议得到宋高宗的批准。这是宋政府对火葬的退让,允许一部分人挑选何种葬礼,听其自便。
在土葬与火葬之争的过程中,宋朝官员的另一种做法则表现得十分正确,又赋有人道主义精神,那就是在官地中划出一块“义地”,建成公墓,收葬穷户;或许设立公益性火葬场,助贫家火化。让贫无葬地之民得以葬亲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前者如北宋的李昭玘,他在河东路的潞州(今山西长治)任通判时,看到“潞民死多不葬”,便划出官地,置备棺材、寿衣,收葬贫家逝者。后者如南宋的张体仁,在姑苏创建“齐升院”,作为火葬场,“拨没官田供为常住,穷户死而家不能津送者,则与之棺后焚瘗焉”。土葬也好,火葬也好,政府只是给予资助,而不是强行介入。
值得一说的,还有宋政府在诸州县推广的公益性公墓“漏泽园”。宋代漏泽园有一套保全逝者庄严的准则:免费收葬贫穷无葬身之地的逝者和无主的遗骸;坟墓一致规格,约八尺见方,以两块大方砖铭刻逝者的名字、籍贯、生辰、安葬日期,有亲属信息的,也刻于砖上,作为标记;没有棺木的逝者,政府给予棺木收殓;贫困家庭若有亲人逝世,也可主动申请安葬于漏泽园,政府将组织一块九尺见方的墓地当然,不用收费;漏泽园还设有房子,以便逝者的亲属来此祭祀。
宋政府又延聘有德僧人来主持、管理漏泽园,如南宋时,仁和、钱塘两县有“漏泽园一十二所”,“官府委德行僧二员主管,月给各支常平钱五贯、米一石。瘗及二百人,官府察明,申朝家给赐紫衣、师号赏之”。僧人由政府付出薪水:每月五贯钱、一石米。每收葬满二百人,可得到请赐紫衣、师号的奖赏。
那么宋政府为漏泽园的福利事业投入了多少钱?宋真宗时,每收葬一名死者,政府需求花费六百文钱,包含棺木的费用;宋神宗时,要二千文;到南宋高宗时,大约是三千文。全国各地漏泽园的经费加起来,数目应该十分大。为了让国民在不幸脱离人世之后,可以获得有庄严的安葬,宋政府乐意从财政中掏出一大笔钱来,这,就是文明。
文明的社会,不光要让生者有庄严地活着,也要让逝者有庄严地安息于九泉。火葬或许土葬,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逝者的庄严。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浅析我国民间的“鬼月”有着怎样的
下一篇:带你全面的了解中元节的来历
随机图文
-
陕西省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殡葬改革 助力文明陕西建设
7月16日,“深化殡葬改革助力文明陕西”构建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陕西日报新媒体发 -
人死后下葬必知的一些讲究:
第一步:选个下葬吉日 人们常认为选个好日子为逝者下葬能够阴泽后代。因为丧葬吉日不可忽视。那么选择丧葬吉日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以下几种选择方式: ( -
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会议在银川召开
9月20日,中国殡葬协会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会议在银川召开,中国殡葬协会会长李建华出席会议,中国殡葬协会监事长曹丽娟,殡仪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殡葬协会顾问王 -
慈于心善于行,重庆市殡葬协会今年慈善捐赠一
2019年9月5日,市慈善总会在重庆五洲大酒店举行的“中华慈善日”捐赠现场,重庆市殡葬协会代表石桥铺殡仪馆、万州区殡仪馆、奉节县殡葬服务中心等17家单位举牌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