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政策殡葬政策

重大疫情下的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管理员2020-04-14【殡葬政策】人已围观

  一、引言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大江南北。疫情防控是一场全民参与、多方协作的人民战争,是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全民战役中,各行各业都在为抗击疫情发挥着自身的力量,而殡葬行业作为疫情防控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则担负着相当特殊的使命。

  在很多人眼中,殡葬业是一个不起眼的行业,在有的地区,殡葬人还不太被大众理解和接纳。但在人的生死旅程之中,他们却是最后的摆渡人,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逆风而行的英雄。有人说,如果医生给人们带来的是生的希望,那么殡葬人则给遭受不幸的家庭带来最后的一丝慰藉。这次疫情中,不少城市的殡葬单位领导率先、党员带头、统筹协作、密切配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职业坚守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这次疫情是对殡葬服务能力的一次大考,作为疫情防控链上的最后一环,殡葬服务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健全殡葬服务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殡葬服务能力,特别是加强在重大疫情下的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二、重大疫情下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的必要性

  在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时代,大规模突发应急事件可能会越来越频繁,而且规模和影响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就遵循墨菲定律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而其中,新型病毒性疫情集中爆发是一类复杂性最高的大规模突发事件。殡葬服务工作处于卫生医疗机构的下游,殡葬员工在工作中既要接触患者的遗体,又要近距离接触逝者家属(其中有些还可能是潜在的感染者),因此需要全力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做到主动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这些都对殡葬业在疫情期间的防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重大疫情下,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殡葬场所内不能举办守灵、告别、祭奠等人员聚集性活动,所以殡仪服务流程就简化成接运遗体与火化遗体。特别是在疫情“重灾区”,有些病人从生病一直到死亡,都在医院里面隔离,他看不到家人,家人也看不到他。去世后,受交通限行的影响,家属甚至只能在疫情结束之后才能前往殡仪馆领取家人骨灰。但简化程序并不意味着简化殡葬服务,殡葬服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遗体接运和遗体处置,还包括对逝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以及阻断疫情扩散的防护工作。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特别是疫情爆发初期,一些重点疫区城市的殡仪馆暴露出缺少防护物资,人员短缺,接运工作效率较低、人文关怀不够等问题,也说明我国的殡葬服务单位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服务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三、重大疫情下殡葬服务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在新型冠状病毒大肆横行时,殡葬人的挺身而出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殡葬单位在重大疫情面前的短板和不足。

  (一)在应急机制方面

  疫情爆发后,民政部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应对举措,民政部办公厅2020年2月3日印发《殡葬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文件规定接触遗体的工作人员需要穿戴防护用具,接运遗体的车辆需要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消毒剂等。文件还明确了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处置方式以及遗体卫生防疫的处理要求。但在重点疫区,由于大多数殡仪馆缺少针对重大疫情的应急机制,疫情期间防护物资告急,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酒精都曾一度极为短缺。一些殡仪馆的人手不足,一线殡葬职工24小时连轴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殡葬业专业性强,导致了这些殡仪馆无法在短期内快速补充人手。不仅如此,由于人手和车辆有限,殡仪馆的接运压力大,接运遗体的处理时间长,办理流程的等待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情扩散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备的疫情应急处置培训体系,一些殡葬职工并不十分熟悉特殊疫情下的遗体处理与个人防护工作,这给处置患者遗体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在人文关怀方面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遏制疫情扩散,守灵、告别、祭奠等人员聚集活动已被严令禁止。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指引》,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遗体运送到殡仪馆后,应当立即火化。火化遗体应当使用专门火化炉,火化前不得打开装殓遗体的卫生盒和密封包装袋,不可进行遗容瞻仰、告别等活动。染病遗体通常由医院或是公安机关认定后交由殡葬机构进行处理,家属除了简单的确认程序之外,就没有机会参与到逝者的后事料理了。丧事从简是在疫情防控期内不得已的行为,家属虽然心情悲痛,但大都能够理解这种紧急时期的特殊做法,但这对失去亲人的家属而言,却是巨大的遗憾。有些染病患者在医院死亡后,被直接送到殡仪馆,家属无法见到其最后一面,这对家属而言更是巨大的“心结”。在紧急处理染病遗体和丧事从简的同时,殡葬单位如何帮助逝者家属客观面对疫情,应对哀伤,尽可能给逝者及其家属提供人文关怀服务,给遭受不幸的家庭带来最后的慰藉?治丧流程可以简化,但服务水平不能降低;服务环节可以减少,但对群众的感情不能减分。在这些方面,殡葬单位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

  (三)在殡葬职工心理疏导方面

  2014年,民政部101研究所在有关殡葬职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殡葬职工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全国整体水平。殡葬职工长期与死亡、丧亲情境接触,经常体验到哀伤、悲恸等情绪,职工平时疏导压力的方式以自我调节为主,较少通过和别人交流来疏导,导致他们的负面情绪难以排解,多数殡葬职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疫情当下,繁重的工作任务不仅给殡葬职工带来身体的疲惫,还对其心理带来严重的冲击。许多殡葬职工面对因疫情去世的逝者感到“充满无力感,心里堵得慌”。哀伤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面对因突发疫情而逝去的人,殡葬工作者的哀伤有时无法表达,急需心理疏导。

  四、重大疫情下的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一)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殡葬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首先,在突发疫情下,防护物资往往是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武器,充足的防护物资储备不仅能帮助阻断疫情传播,还能为一线抗击疫情的战士带来信心。各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做好防护物资的储备工作,存储足够的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酒精等物资以应对不时之需。

  其次,殡葬服务单位还应建立灵活的车辆调度机制以及人员的调度机制。灵活的车辆调度机制是保证遗体接运效率的关键。接运遗体车辆不同于一般车辆,驾驶室应当与车厢密封隔离,车内还应设置清洁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消毒剂等。只有建立有效的车辆调度机制,才能保证特殊时期遗体接运车辆的充足,提升接运遗体的效率。殡葬从业人员具有一定专业性,疫情来临时极易出现人手短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疫情情况帮助殡葬单位灵活调配殡葬工作人员,包括及时调配其他地区的专业人员帮助疫区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进而缓解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

  最后,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是应对疫情,提升效率的重中之重。殡葬机构应当建立应急管理办法,规范遗体接收处置,建立疫情感染死亡病例遗体接收和火化的处置预案。在重大疫情期间,启动应急响应,保证殡葬服务机构高效地进行遗体接运与遗体火化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帮助家属在线完成遗体接运申请,提升接运效率,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民政部门还应同其他部门一起,推广线上办、跑零次,简化逝者死亡证明办理手续流程,减少疫情期间家属为办理手续出行的风险,从而达到控制疫情扩散的目的。

  (二)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为家属和殡葬职工提供情感关怀

  社会工作介入殡葬服务就是让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到殡葬服务之中。在《广东省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要鼓励殡仪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临终关怀服务有效衔接,为家属提供悲伤慰藉、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支持”。在重大疫情下,由于殡葬服务流程的简化,家属无法参与到亲人的后事料理中,这不仅给他们带来遗憾,也会让其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之中。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疫情期间能够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向家属提供服务,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对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缓解家属的悲伤情绪。不仅如此,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为殡葬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帮助职工度过重大疫情期间由于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情绪危机。为使社会工作有效介入到殡葬服务中,相关民政部门要完善政策引导并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创建殡葬社工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督导和考核机制。相关的殡葬服务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放社工岗位,建设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或者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殡葬职工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三)强化殡葬职工培训,增强防护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殡葬服务单位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强化职工培训,特别要强调对单位全体职工进行重大疫情防控培训。在疫情防控培训中强化员工的防护意识,比如殡葬服务场所的卫生安全培训、防护装备的穿戴演习、演练遗体接收和处置流程等,进而确保近距离接触遗体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重大疫情下的应急处置能力。除此之外,为保证重大疫情期间殡葬职工的心理健康,殡葬单位还应当为职工提供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危机。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