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政策殡葬政策

陈平:从企业家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相信殡葬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

管理员2020-08-30【殡葬政策】人已围观

陈平:从企业家的视角看待民生问题,相信殡葬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 第1张

北京同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

作者简介

陈平,中国湖北省天门人。现任泰康之家副总裁、纪念园事业部总经理、泰康集团旗下北京同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年就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并留学日本。1993年回国创办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为宅急送。2009年离开宅急送创办星晨急便。2012年7月加入泰康保险集团旗下北京同泰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泰康终极关怀板块业务。

过了知天命之年,按理说凡事不但看得清,也看得懂了,可当自己跨界进入殡葬行业后,却产生了诸多困惑。岁末年初之际,我也终于理清一团乱麻的思绪,进一步思考殡葬事业的未来发展。

困惑一:政府对殡葬的补贴政策确实非常惠民,接运遗体、火化、骨灰存放等都是由政府制定比成本还低的价格或者是由政府埋单,有些地方财政直接给予丧属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丧葬补贴,可谓下了很大的决心来解决老百姓的丧葬问题。然而,政府的惠民殡葬政策还不普遍为人们知晓,一些媒体仍然把攀比心理导致丧葬费过高理解为老百姓“死不起”,诟病殡葬业是“黑色暴利”行业。如何把惠民殡葬政策与老百姓的丧葬需求紧密结合、对应起来,是我的困惑之一。

困惑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倡导居民选择骨灰撒散、草坪葬、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然而,大部分陵园的节地生态葬墓区利用率较低,大部分丧属还是更愿意选择墓葬。如何在陵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改变丧葬观念,自愿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是我的第二重困惑。

困惑三:为了让困难群体和普通百姓能够买到低价墓地,政府推出了公益性公墓,还制定了经营性公墓对困难群体的公益性惠民政策。按照规定,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服务对象为农业户口居民,城镇户口居民去世后到经营性公墓安葬。而实际情况是,一些城镇居民为了省钱,选择到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导致一些农村公益性公墓追求利益最大化,突破定价和销售对象限制违规销售,扰乱了市场。如何加强对公墓的监管,使农村公益性公墓保持公益性,是我的第三重困惑。

困惑四:政府对陵园的土地审批进行严格管控,一些陵园为了延长土地开发时间,采取了每年控制墓地销售量的策略,由于严格控制供给,造成了供需双方不平衡,供给低于需求,墓穴价格逐年攀升,引发社会公众热议。如何解决安葬服务的供需平衡问题,是我的第四重困惑。

前不久,我到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学习,在困惑中慢慢理出了一些头绪。

首先,强化殡葬服务的文化功能。殡葬行业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与其说殡葬是一种物质消费,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消费,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需要通过礼仪和习俗来表达。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亲人去世后要守孝、入殓、守灵、告别,请亲戚朋友吃饭,送伴手礼,等等。这些寄托哀思的传统习俗,与政府倡导的移风易俗、简朴治丧不完全一致。我想,若能一边规范殡葬服务市场,一边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礼俗,强化殡葬服务的文化功能,使丧属的情绪得到宣泄、逝者的精神得到传承,殡葬改革能推行得更加顺利。

其次,重视殡葬行业的市场属性。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殡葬行业的非营利性,忽视了它的市场属性。市场的本质特征是开放的环境和充分的竞争,它鼓励从业者想方设法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充分竞争会带来价格的下降、服务品质的提升,使殡葬服务的性价比不断优化。由于忽视了殡葬行业的市场属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缺乏对殡葬服务市场充分竞争的鼓励,导致这个本该承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使命的文化服务行业,成为低素质、低品质的代名词。

再次,实践呼唤相关法律的完善。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殡葬法,《殡葬管理条例》仍然在修订过程中,现有的条文跟不上殡葬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法律缺失的危害有:一是在执法监管时缺乏法律手段和依据,会依赖用行政手段来监管,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和滋生腐败;二是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一些社会资本和优势资源在进入这个行业时会犹豫,不利于激发市场的活力,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

所以,明确殡葬工作定位,理清市场与公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修订《殡葬管理条例》,为下一步出台殡葬法做好准备,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殡葬服务的需求。

在殡仪方面,可大胆尝试,试点推进管办分离,政府主管的殡仪馆仍负责提供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存放等服务,同时尝试放开市场,丧属自由选择服务公司,让市场充分竞争,以平抑市场价格、提升服务质量。

在安葬方面,处理好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的关系。公益的本质不是低价、免费,除了对困难群体实行购墓补贴外,其他可以市场定价,将公益性公墓的盈利纳入政府的相关公益基金和政府指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这可以缓解目前墓地供给紧张的情况,起到调节市场供需的作用。对资金的专业管理也能促使公益性公墓更好地生存、发展。同时,上述资金产生的收益还可用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丧葬补贴。

在祭的方面,应大力提倡家庭家族文化传承和精神文化传承。政府可鼓励公墓设立公共祭祀设施和场所,让丧属有传承家庭家族文化的场地,让文化有可以寄托的文化产品载体。

当理清以上问题后,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殡葬行业一定会步入正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聚合标签:殡葬法规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