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政策殡葬政策

中国打造公园式陵园

管理员2020-12-07【殡葬政策】人已围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24孝子”雕像矗立在道路的两侧,孔子文化广场汇集长春近现代众多名人的艺术墓雕,青松环绕,草坪相隔……3月31日,长春息园正式更名为长春人文纪念园,并率先开通长春都市陵园人文游。

  北京的天寿园、上海的福寿园成为人文纪念公园,武汉石门峰都市陵园成为一座园林艺术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因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观光景点……近年来,中国众多城市纷纷“将公墓变公园”,改变公墓一贯阴森的形象,凸显人文情怀。

  “没想到清明节到这来扫墓就跟逛公园一样,祭扫后可以在这里休息、畅谈,还可以欣赏园林雕塑,已经没有以往那种阴森、沉痛、凄凉的感觉了。”今年53岁的吉林省长春市市民王雅丽一边欣赏艺术墓一边说。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民政部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华认为,人们在清明节赶往墓园举行祭扫仪式,是对逝去亲友的哀思与怀念,表达一种感恩与爱的心情。好的墓园是人文精神的旅游地,是城市的独特精神风景线,是人文纪念公园,这样才能使得逝者得到最大的尊重与祭奠。

  长春市民政局局长王世田认为,殡葬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古有之。现代社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弘扬积极向上的东西,首先在“殡”和“葬”的环境上要赋予一定的人文情怀,给先人以安宁,给后者以激励。

  长春息园一直以来被长春人称为“朝阳沟”,处于长春市城郊。近年来,在市政府扩大投入的基础上,墓园自身采取“以墓养园”的办法,每年从经营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绿化、美化环境。墓穴都放在树下、草间、花丛中,传统墓碑也越来越小。同时拓展陵园功能,挖掘现代陵园在名人资源、墓葬文化、雕塑艺术、生命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涵。

  “我没想到自己大学的园林规划专业在这里能得到充分地施展。”今年30岁的谷鹏目前是长春人文纪念园的设计师,在“墓园向公园”打造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设计才能。

  献身科学的蒋筑英、奉献社区居民的谭竹青、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长春人文纪念园的名人墓区精心设计了艺术墓和纪念雕塑,传承着长春这座城市的爱心和精神。

  “墓地是每个家庭血脉的根,是中华孝道传承的根,人们在这里除了对逝者的思念、祭奠外,还应该得到启迪,对生命的价值与认知有更深层的思考。这样才真正实现生命主题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长春人文纪念园总经理邹全球说。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段汉明说,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墓园都是人们散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有些墓园实际上就是公园,被称为“公园墓地”。美国的洛杉矶莱茵纪念公园、圣路易墓园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考克斯纪念公园就是成功的范例。“公园墓地”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居住地融为一起。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付诚认为,殡葬文化从来就是反映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各地城市打造公园式陵园,改变人们对公墓的刻板印象,说明中国人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墓地被视为“不吉利”观念,折射出中国当前民风民俗的变迁。

  相关专家也指出,中国各地城市在打造公园式陵园时同时,要及时跟进新葬式、新祭扫方式,让人们的殡葬方式和祭扫方式同步走向文明

聚合标签:殡葬法规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