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政策殡葬政策

重庆松鹤陵园讲述传统伦理学面对殡葬业中的

管理员2020-12-07【殡葬政策】人已围观


原始社会的殡葬表达了人们对灵魂世界的理解,是祖先崇拜的体现。恩格斯在《路德维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又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从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瓮棺中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就是当时的人们用来作为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

随着生产力和人们殡葬观念的发展,正式的有棺椁的殡葬开始出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易·系辞》),用木头制作的棺椁,商代早期就已经有了。《庄子·人间世》曾经提到宋国有一户人家,栽种着楸树、柏树、桑树等,宝贵人家前来求购棺材,木匠就砍倒他们看中的大树,锯成板块让其运走。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殡葬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丧礼等规定陆续出现,人类的丧葬行为变得日益规范和复杂,殡葬也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行业,殡葬伦理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殡葬和殡葬伦理学的发展

与其他行业一样,殡葬业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殡葬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殡葬伦理学得到逐步完善。

1、殡葬的初步专业化

中国最早的职业殡葬始于西周。当时从事殡葬工作的人是国家一级的官吏“冢大夫”和“墓大夫”只为国家重要的官吏提供殡葬服务。《论语·子罕记载》,孔子病情危急,很快就要断气了。但是由于孔子曾经担任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吏,最高至司寇,所以不够资格接受专业人员的殡葬服务。因此子路自作主张,指定几位师兄弟为“臣”来操办老师的丧事。这件事情从侧面说明中国殡葬中的等级观念,说明中国殡葬伦理学强调“孝”、“礼”相结合。

汉代的大臣死去后,皇帝就常常指派官员来“典丧事”,即主持、总管丧葬事务。在东汉,已经有专门制造棺椁的机构人。《后汉书·礼仪志下》说,皇帝的棺椁是由“东园匠”、“考工令”奉上的。从汉代开始丧事的规矩变得越来越多,过程也日益复杂,民间开始效仿官府,找人专门负责丧葬,另有人专门制作棺椁,获得经济利益。由于殡葬活动的重要性,一般选择那些声望较高、熟悉丧礼、处事精干、秉公办事的族人来担当安排、高度的重任。可以看得出来,在殡葬服务刚刚具有雏形的时候,对从事殡葬服务的人就具有相当高的道德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殡葬逐步商业化。根据北魏时期杨之衒的《洛阳伽蓝记》所载,洛阳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弄之人以卖棺椁为业,丧车为事,有唱挽歌的等等。不过当时的殡葬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来操作。

中国殡葬伦理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聚合标签:殡葬法规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