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指南殡葬指南

胡适为殡葬改革做出的努力

管理员2020-02-18【殡葬指南】人已围观

  胡适是绩溪县上庄人。他一生荣膺36个博士学位,“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洋博士”,他却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他在《口述自传》里,开篇之言便是“我是安徽徽州人”。无论身处何处,他始终情系故里,尤为关心家乡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曾倾力支持家乡开展殡葬改革。

  胡适家乡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一个重峦叠嶂的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誉,素以徽商鼎盛,崇文重教,邑小士多而著称于世。然而,徽州人重堪舆风水,重修坟结椁,重丧葬仪礼,且无序乱建,甚至停棺不葬或暂厝野外者比比皆是,铺张糜费之风颇盛,旧时有“生在苏州,死在徽州”之说。此等习俗,既浪费钱财,又占用土地,村头路旁,坟墓随处可见,影响环境和观瞻,实为陋习。

  上世纪的民国二十年(1931),县籍人士胡适、汪孟邹、胡运中、章积和、周植夫、胡效颜、张锡龄、余亚青等42位开明人士有鉴于“破除丧葬中的封建习俗”之旨,发起在县内兴建公墓,墓址选择在城南5华里的外山源。胡适亲自题写公墓名,称“止原公墓”。该公墓还制订了《简章》,事务所设在县立图书馆,(《绩溪止原公墓简章》现存绩溪县档案馆)。墓园参仿上海龙华公墓而设计,于二十二年夏动工,次年春落成。墓园占地10余亩,有纵横有序的墓道16条,墓道两旁栽有青翠的扁柏百余株;公墓的西缘有参天的古松28株,给静谧的墓地凭添几分肃穆与庄重。坟墓每穴约占地2个多平方米,为预制水泥椁埋入式封盖结构,以青砖、水泥、钢筋构筑,每墓前均置有拜台。公墓两侧设有砖木结构、飞檐戗角的徽派灵屋一幢,专供亲属举行祭祀亡人仪式之用。另有公墓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一幢。公墓环境幽雅,交通便捷。为倡导和推行这一文明丧葬的方式,胡适亲笔撰写了《绩溪新建公墓启》一篇,勒石告示于民众。墓启内容说:“最文明的葬法,是用电火把尸首烧成灰,装进一个小盒子里,然后下葬。这办法既洁净,又不占地方,又容易保存。但我们这个时代,不少人还做不到这样文明的葬法,只好在土葬上想出比较方便的公墓办法。

  公墓的办法是选定公共墓地,做好坟墓,由私家备价分葬,每棺只许占一定的地。这个办法有好几层好处,第一,可免去私家寻地做坟的困难;第二,可以定时安葬,免得停丧不葬;第三,可破除风水迷信;第四,可以省地;第五,可以省费;第六,可以稍稍讲究建筑的壮丽,墓树的培养,而不必由私人独力担任,可不愁损坏无人过问。徽州是风水之学的中心,所以坟地也特别讲究。徽州的好山水都被泥神偶和死人分占完了。究竟我们徽州人民受了风水多少好处呢?我们平心想想,不应该及早觉悟吗?不应该决心忏悔吗?现在,绩溪几位明白事理的人,发起在乡建筑公墓。这是最可喜的。我盼望明事理的同乡都能热心赞助这种美事。由于胡适等人的大力倡导,建造公墓博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订购者纷纷。在古老的徽州大地刮起了一阵文明丧葬的新风。止原公墓于1974年兴建皖赣铁路时被征用。回顾这段历史,昔日乡贤的创举对徽人观念更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再读这篇简短的《绩溪新建公墓启》,深感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开风气改革之先”的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诚为可贵。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