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指南殡葬指南

唐太宗陵墓隐藏的风水秘密

管理员2019-07-24【殡葬指南】人已围观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唐太宗陵墓隐藏的风水秘密

  中国古代帝王陵寑文化中,帝王陵寑的建筑风格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秦汉时期的“封土起冢”为代表,封土堆积如山,故帝王陵又称山陵,如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另一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与大周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类型的“因山为陵”,这才是真正的“山陵”,防盗效果好。

  前一种筑造方式就是在平地或山坡上挖出一个人造地宫来,堪舆术上称是“地走龙蛇”,这种方式亦为百姓人家采用;后一种则是将大山从半腰凿空,往下深挖,形成更为坚固的石质天然地宫,外表上整座山都成了陵寑,比封土堆更气派,风水指向“山含王气”。而有山的地方,从风水角度来看,也更容易“藏风聚气”。再者,风水好的地方风景也不会坏,所以大唐帝王们青睐”因山为陵”是有充分考虑的。

  清有“东西二陵”,明有“北京十三陵”,唐有“关中十八陵”。唐陵中,“封土起冢”、“因山为陵”这两种建筑形式同时存在,基本上承袭了秦汉时期帝王陵寑的特征。但国力强盛时期、有条件的帝王都把自己的寿宫选择在山中,因山为陵。

  “十八陵”中只有高祖李渊的献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僖宗李儇的靖陵是“封土起冢”。值得注意的是,李姓大唐帝王陵寑借用了600前刘姓汉家的风水,陵区在汉陵以北的北山山脉一带。据陕西文物部门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的系统调查,“十八陵”自乾县至蒲城,东西绵亘近300里,与大唐近300年的国运一样雄阔。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今礼泉县境内的九嵕山,是李世民自己择定的。与秦陵所在的骊山一样,九嵕山也是一座名。从东看形似笔架,又称“笔架山”;近年又有人称之为“中国的富士山”,因从西南面看形如覆斗,形如日本富士山。在堪舆师眼里,此山风水妙不可言:席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

  背依群山及泾水,前有群山环卫,开阔的关中平原和浩浩渭水互为映衬,确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但李世宗择选此处建陵,与他是“马上皇帝”有直接关系。李世民21时即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多次在这一带埋兵布阵,降败对手,最后改天下姓李,李渊称帝大唐兴。后通过“玄武门兵变”,从父亲手里承继了皇位,终以“朕”自呼。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陪葬墓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陵山上广植松柏,风景独特,山势孤耸回绝,登上陵山,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右盼乾陵、揽物思情,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还一个原因是,九嵕山在秦汉时期就是有名的风景区,是历代帝王驰骋狩猎上佳之所,当了皇帝后的李世民经常到一带放松,自然更添了一层喜欢,把九嵕山看成归葬的绝好去处,死后也希望躺在如画风景里。

  贞观10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即有意派堪舆师到九嵕山察看地理。李世民创造性地“因山为陵”史书上认为与长孙皇后有关,《旧唐书》记载,长孙皇后临死时嘱李世民因山而葬不需起坟,希望葬事从简。实际上,这种把大山凿空的葬法并不简单,虽然省了良田,但挖陵动用的人、财、物一点不少,工程甚至更为繁重。

  唐朝皇家葬制是帝后同穴,即民间常见的夫妻葬在一个墓穴里,与西汉帝后同陵不同穴完全不一样。所以,李世民择址葬皇后,就是找自己的风水宝地。在定九嵕山陵址之前,李世民已派了堪舆师为他多处挑找吉壤,隋唐时期最为着名的善观天象的大师袁天罡,即为李世民卜选过陵址,据说走遍了关中。

  李世民最终还是心仪九嵕山。李渊的献陵陵址也是李世民给择定的,但李世民厚己薄父,虽然自称也是薄葬,实际上李渊的献陵才是真正的薄啊,陵寑的规模、陪葬品的数量远不能和昭陵相比。后来温韬掘开了昭陵,盗得了大量的宝物。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还很会做秀,在为长孙皇后亲撰的碑文称,“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盗息心,存没无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话不说倒好,一说反而让温韬这类盗墓贼上了心。

  帝王都是很贪心的,在死后也希望去阴间王国当皇帝。所以,要求归葬处格局要造得与生前的宫殿一样,有“寑”有“宫”,即此“陵寑”、“地宫”说法的由来。唐朝帝王陵寑一般都建有大型陵园,筑陵城,寑宫处于陵城的中心部位,南边建有献殿。陵城四边设四门,东、西、南、北分别取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主神道位于南边朱雀门中心线上。此外,还要功臣死后陪葬于周围。整个昭陵的规制就是这样,可以说是唐陵中的标准陵。

  据记载,昭陵整个建筑布局仿长安城设计,“设计师”是中国古代着名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俩(阎家是绘画世家,阎立本绘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其父阎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到公元649年,即贞观23年李世民去世,昭陵共营建了13年。由于四周有魏征、徐懋功这些功臣陪葬墓多达193年座,当时形成了有两个长安城大小的宏大陵区,有“天下第一陵”之称,目前仍是中国最大、世界最大的单个帝王陵园,而不是后来的乾陵。

  昭陵不仅风水好,文化含量也很高,如陵前的“昭陵六骏”,就有独特的文化韵味。据说李世民随父亲打天下时,先后骑过特勤骠、飒露紫、白蹄乌、青骓、什伐赤、拳毛騧等六匹战马,这些战马真可谓有汗马功劳。“马上皇帝”对它们念念不忘,特地请画师画了六骏图,又在昭陵前用青石给六匹马塑了像,此即闻名海外的“昭陵六骏”。后来“昭陵六骏”遭盗,遭破坏,成了一大历史遗憾,至今仍有两座塑像流失在美国。

  唐帝王陵中目前最出名的当算高宗李治与大周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被媒体炒得火热。这与它陪葬品甚丰,保存完好有关,考古学界认为至今未被盗掘(见前文《盗墓贼最值得冒险的三座帝王陵》)。如果从陵寑文化角度来看,昭陵开创了唐陵中“因山为陵”的第一,陵区规模第一,陪葬墓数量第一。而乾陵的“第一”更多,如惟一的两朝皇帝合葬墓、开了陵前树碑、“无字碑”先例、首创陵前司马道石刻组合规制,等等。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有没有被挖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被埋在昭陵,昭陵也是“关中十八陵”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2万公倾,陵园周长60公里,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在一起,那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有没有被盗过?或者被挖过。

  李世民的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挖掘,但是他的墓穴已经被盗过很多次了,昭陵中有《昭陵六骏》的巨大浮雕,其中“飒露紫”、“拳毛驹”两块浮雕被盗买美国,余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一些陵墓中的宝藏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就被其它国家抢走了。

  唐朝一共有21个墓,只有三个不在陕西,其他十八个都在关中,简称“关中十八陵”,现在只有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没有被盗,也没用被发掘,其它陵墓基本上全部被盗过。

  李世民的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虽然被盗了,但盗的主要是金银等细软或器物,还遗存的大量的历史文物,现如今陈列在昭陵博物馆内,展示着唐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盛况。

  如今李世民的昭陵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区,目前有一座昭陵博物馆,都是里面的珍贵文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陪葬墓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陵山上广植松柏,风景独特,山势孤耸回绝,登上陵山,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右盼乾陵、揽物思情,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 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 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1961年, 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3A ”级旅游景区。

  关于昭陵的风水分析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5公里九嵕山的主峰。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或称“九嵏山”)。

  九嵕山为早期褶皱后经再断裂形成的断块山,由硅质、白云质、角砾岩组成,抗蚀性强,故地势高亢,北缓南陡。山至庄河沟地段,沟壑纵横,原面破碎,冲沟密度大且深,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2.827公里,切割深度一般在50—25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左右。土壤为地带性土壤黑垆土,带有局部天然灌木丛林。

  九嵕山区的河流原地和北部石灰岩质地貌类型是在温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以河流两岸原地和北部的石灰岩质山脉为主,泾河、渭河、泔河围绕期间,物产丰富,林地绿地众多,覆盖率达90%。

  陵园格局

  设计建造

  昭陵工程是由出身于工程世家,先后担任唐朝将作大匠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太极宫。

  主陵格局

  昭陵的玄宫凿建于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公里,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延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据有关史料记载,昭陵有垣墙围绕,陵山上有房舍、游殿,是供墓主灵魂游乐的地方。昭陵的陵寝地下便是玄宫。因地宫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缘山凿石架有栈道,栈道绕山腰400多米,盘曲而上,直达元宫门。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

  整体布局

  昭陵主陵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帝王居住的大内居北,朝臣贵戚的府邸在南,象征着君主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陪葬墓的排列,也体现着浓郁的君主专制宗法思想。

  价值影响

  在中国古代,有向逝去的先人哭诉的传统。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哭诉。《唐诗纪事》引李洞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世求进不得的志士、贤才,企慕贞观之风,也常望着昭陵咏诗言志。宋陆游《遗怀》诗中就有“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的诗句。

  唐和唐以后的历代帝王都委派官员代表朝廷祭祀昭陵,已知历代皇帝祭陵碑30余通。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当中,唯昭陵在其以后形成了“祭坛”。这说明,唐太宗及其昭陵,对后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聚合标签:风水学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