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指南殡葬指南
关于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几个问题
管理员2019-06-22【殡葬指南】人已围观
——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在中国殡葬协会第三次年会上的讲话
各位理事、同志们:
这次会上,我们的老部长张邦英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舒珊同志代表中国殡葬协会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与会同志要聚精会神把这次会议开好。对协会的工作报告,尤其是明年的工作打算,大家要充分发表意见,献计献策。对各位理事和同志们提出的好意见,协会认真研究,尽可能地加以采纳。
下面,借这次年会的机会,我就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谈几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不断强化改革意识
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殡葬改革在艰难、反复中前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经过40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首先,殡葬改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森林资源不足。如果仍采用旧的丧葬方法处理死者遗体,按每年死亡700万人计算,一年就得占用土地一、二十万亩,木材三、四百万立方米。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今天人们的生活改善,也会贻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进行殡葬改革,将使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把有限的自然资源用于支援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既利国、又利民。
其次,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培养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真正成为奋发进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殡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通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引导、示范,对我国移风易俗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殡葬改革是保护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的需要。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旧的丧葬陋俗危害诸多,影响较深,办理丧事往往花费巨大,浪费严重,数字惊人。在今天我国广大群众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有些人因大办丧事负债累累,有些人又重新跌入贫困。进行殡葬改革,丧事从简,清除陋俗,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加快劳动致富的步伐,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
正是因为殡葬改革在保护我们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上,在为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服务上,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和支持这一改革工作。今年6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改革的通知》中,再一次肯定了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文件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党所倡导并要求共产党员带头实行的以破除迷信、丧事简办、遗体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对于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风俗的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学习、宣传、贯彻好这一文件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对殡葬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来一个再提高、再深化。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殡葬改革形势是好的。这突出表现在:
火化率处于上升趋势。仅80年代就火葬遗体达1353万多具,约折合节省耕地22.5万亩,节约木材6761万立方米,为群众节约丧葬开支135亿元。1990年全国火化遗体201万多具,比1989年增加19万多具。今年上半年已火化遗体106万多具,预计全年可再提高一个百分点;土葬改革工作受到一些地方的重视。一些省、市已经建立了一批公益性公墓。部分地区开展了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活动;丧俗改革逐步深化,在大、中城市中,文明、节俭办丧事已形成新的社会风尚;殡仪服务有很大发展。截止1990年底,全国已建有全民所有制殡葬事业单位1333个,全民和集体联办的有230多处。全民所有制殡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已达6亿多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有2/3的殡仪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改造,绿化、美化程度有所提高。殡仪服务的新领域、新项目也得到开拓,从单一化转向了火化、追悼、安葬、丧葬、咨询等多方面系列服务。一些地区在骨灰处理多样化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殡葬事业单位两个效益一起抓,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有了新的进步。1981年全国有85的殡葬事业单位亏损,1990年已降为40,亏损额也从2200多万元降为1800多万元。另外,殡葬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职工队伍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队伍日趋稳定。
可以说,一个领导重视、群众支持、社会需要的殡葬改革的大气候正在逐步形成,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殡葬制度和丧葬习俗也正在发展、完善。我们在殡葬改革上取得的成绩确实是令人欣慰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可以自满。应当清醒地看到殡葬改革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殡葬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有的地方对殡葬改革有畏难思想,无所作为,对殡葬改革抓得不力,以致各种丧葬陋俗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有的地方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开拓进取精神不强。殡葬事业单位网点少、场地小、设备陈旧、服务和管理水平低、行业效益差、发展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适应、价格体系不合理、殡仪职工素质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且认真加以解决,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殡葬工作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同改革分不开的。我们面临的大量问题和困难,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殡葬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深改革,不仅得不到新的成就,就是原来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巩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殡葬制度和丧葬习俗,也只有在改革过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完善、走向成熟。因此,我们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只能是深化殡葬改革的立足点、出发点,今后的路还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还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提高对殡葬改革重要性的认识,都是极其重要的。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改革意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积极而又稳妥地把殡葬改革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二、狠抓关键环节,推动殡葬改革的全面开展
殡葬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其内容极其丰富繁多。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改造落后的丧葬陋俗是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是关键环节,把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改造落后的丧葬陋俗工作抓好,才能推动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殡葬事业单位的建设也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条件。
推行火葬,提高火化率,搞好骨灰处理。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经过多年的奋斗,推行火葬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逝世后实行火葬,火化率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应该看到在划定火化区的一些地方,土葬之风又有所抬头。一些干部、职工迫于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人死后行进行火化,而后再把骨灰盒放进棺材土葬,筑坟头,树墓碣,搞“火土双葬”。一些城市居民竟把殡仪馆、骨灰堂存放多年的骨灰盒取出来,重新置办棺木土葬,这些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凡是划定的火葬区内,当地民政部门应坚决推行火葬,严格限制土葬,实行骨灰处理多样化。在火化率高的地区要克服自满情绪,巩固成果,防止滑坡,不断稳定发展。火葬一直落后的地区更要下大力气,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冲破困难,把工作搞上去。只在落后地区的火葬率上去了,全国的火化率才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力争在“八五”期间,使全国火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1995年达到35。“九五”期间,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到2000年火化率达到37.5。
大力强化土葬改革。这项改革刚刚起步,是殡葬改革中的薄弱环节。我国有60的面积、40的人口处在土葬改革区。由于土葬区多是农村和边远地区,是目前我国丧葬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较为盛行的地方。因此,搞好土葬改革对中国殡葬改革至关重要。第二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以后,一些省开始重视起来。今年,部里统一布置的土葬及丧俗改革检查工作,又推动了一下,但要把土葬改革搞好,各地还要下大力气。今后,凡是有土葬改革任务的省、自治区,民政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土葬改革搞好。土葬改革的关键是严禁占用耕地,克服乱埋乱葬,逐步实现遗体安葬公墓化,倡导以树代墓,平地深埋,不留坟头。要有计划地搞好公墓建设,组建管理机构和工作队伍,建点联网,制定法规。我们力争在“八五”、“九五”计划的10年期间,使土葬改革工作出现一个新局面。
要继续深入开展丧葬习俗改革,无论是火葬区还是土葬改革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把这项改革摆上工作日程。多年实践证明,旧的丧葬习俗不破除,实行火葬、改革土葬就不会稳固,一遇风吹草动就要出现反复,就会死灰复燃。所以,各级民政部门都要十分重视这项改革。丧葬习俗改革的重点,一个是要破除封建迷信活动,再一个是制止大操大办。这两者虽有区别,但往往是密切联贯结在一起的。进行这项改革必须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以殡列事业单位为阵地,制订并实施规范的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模式,引导群众破旧俗,立新风。另外,要抓住“源头”,这就是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厂家和摊点,装神弄鬼的巫婆和神汉。各地民政部门要商同有关部门把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厂家和摊点统一管理起来,登记注册,未经批准的不准营业。对于搞封建迷信的丧事活动,要合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严肃处理,以有效地制止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传播与污染。此外,还要积极地把医院太平间管起来。
三、建立、健全殡葬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深化殡葬改革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殡葬改革是社会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依照国家的法规来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殡葬改革要深入,殡葬管理必须强化。要建立全社会的殡葬改革管理体系,首先是各级民政部门要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使各级人民政府真正行使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把殡葬改革工作抓起来,对社会上违犯国家殡葬法规的行为管起来。第二,建立、健全殡葬管理所,有一支代表政府管理殡葬改革的专业管理队伍,经常有人抓,有人管。第三是县和乡镇建立移风易俗领导小组,指导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群众组织和殡改信息员的工作,帮助他们健全组织,建立规章,支持他们开展活动,做好工作。第四是充分发挥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的作用,用群众的力量管理殡葬改革。这样,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就一定能把殡葬改革工作搞好。各地要十分重视丧葬用品生产、销售的社会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工作,因为生产引导消费。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殡仪服务体系。据了解,美国每年死亡160万,火化遗体仅40万具,全国就有2200个殡仪馆。日本每年死亡70多万,全国有3000多个火葬场、公益社(殡仪馆)。而我国第年死亡700多万,仅有1300多个殡仪馆。目前全国仍有15的市和60的县(约1650个)既无殡仪馆,又无公墓,群众办丧事还是一家一户办,没有社会化服务设施,办丧事难的问题尚未解决,从而助长了丧葬陋习的盛行。建立、健全殡仪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强殡仪馆的建设,无论是火葬区,还是土葬改革区,都应建设现代殡仪服务设施,发展现代殡仪服务。在火葬区的市、县至少要有一个火葬场,骨灰公墓。在土葬改革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为土葬服务的殡仪馆和经营性公墓。二是增加殡仪服务网点,包括殡仪服务站,接管医院太平间,丧葬用品销售摊点等,克服目前殡仪服务设施少,网点少,赵负荷运转的状况,尽量给群众减少负担。三是依靠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群众组织,积极发展乡间殡仪服务,使广大农村殡仪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兴建殡葬服务单位,地方政府应予支持,列入地方基本建设规划。在地方政府投资有困难的地方,也可以采取多渠道的方式加以解决。政府拿一点、民政部门自筹一点、社会集资一点,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允许集体同国家联办联营,在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也可允许集体和个体生产、经营丧葬用品。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外资兴办殡仪服务设备事业。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不断增加殡仪服务设施,增加网点,在全国城乡形成完备的殡仪服务体系,中国的殡葬改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提高殡葬事业单位的素质,为深化殡葬改革提供有力的阵地
殡葬事业单位是人们办理丧事的场所,是实施殡葬改革的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殡葬事业单位的素质如何,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说,殡葬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殡葬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殡葬事业单位素质的提高对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殡葬改革的深化也有赖于殡葬事业单位素质的提高,要深化殡葬改革,就必须提高殡葬事业单位的素质。
殡葬事业单位的素质主要是指其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在这些素质中,人员素质占据主导地位。技术素质集中体现一个殡葬事业单位技术水平的高低,表现为职工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殡葬设备的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管理素质是指一个殡葬事业单位对其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能力,集中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多年来,我们的殡葬事业单位在“景观环境园林化、设备设施现代化、殡仪馆服务优质化、经营管理科学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殡葬事业单位的设备落后陈旧,服务和管理水平低,行业效益低,职工素质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比如,目前全国拥有的2768台火化炉,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外30年代技术产品,即仿捷炉或自制的土炉。这些火化炉耗能高,操作不文明,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火化职工的身体健康。许多殡仪车及殡葬辅助设备的技术性能也很不适应现代殡仪服务的需要。当然,这种落后的局面,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殡葬事业单位的素质能否提高,殡葬事业单位素质的提高能否真正转到重视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轨道上来,决定着中国殡葬业的盛衰。
(一)要把推动殡葬事业单位的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上,依靠科技振兴殡葬事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各行各业生存与发展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水平的竞争。如前所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是我国殡葬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殡葬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殡葬事业要振兴,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殡葬业,对此,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有紧紧依靠科技的强烈意识。
由于殡葬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设备的更新改造更为重要,难度也很大,各地民政部门的领导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殡葬设备的更新改造看成大事来抓,制定规划和实施。各个殡葬事业单位都应增强发展意识和现代意识,增加积累,增加设备大修基金和新技术开发基金。着重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原有设备的升级换代,技术改造。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采用国际现代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并注重吸收、消化创新。各地殡葬设备研究机构与生产厂家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殡葬设备科研与生产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选准项目,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殡葬技术和设备的科研和生产开发工作。我们设想,经过今后10年的努力奋斗,要开发研制出与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的新型火化机、殡仪车和殡葬辅助设备,使火化机达到或接近国际80年代的水平(无污染、自动化);使殡仪车的生产逐步达到高、中、普相配套,高档殡仪车达到国内汽车行业新型轿车水平;使殡葬辅助设备齐全、可靠;逐步使这些先进的殡葬设备能够在大中城市得到推广和使用。
(二)要建立与现代殡葬事业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现代殡葬事业是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综合体,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效益。要提高殡葬事业单位的素质,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当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两个问题:1、要以完善承包责任制为中心,健全殡葬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定额管理、质量管理、用工、考勤、安全生产等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已经实行馆长(主任)负责制的单位,应不断完善,赋予他们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殡葬事业单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承包形式。为了避免短期行为,承包基数要合理,承包合同一般不少于3年,要把单位的技术设备改造、环境美化的建设等任务列入承包内容。要从实际出发改革用工制度,理顺单位内部的分配关系,建立合理的事业发展、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基金。通过各项制度的运行,真正使殡葬事业单位保持较强的活力,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单位。2、围绕开展“管理、服务、效益年”和殡仪馆等级评定活动,强化基础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所谓基础管理,是指殡葬事业单位的工种岗位、班组、车间科室进行效能的管理。要通过各项制度使殡葬事业单位在文明优质服务、增收节支、节能节材、设备保护、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有力的保证体系。目前正在开展的殡仪馆等级评定工作是对殡仪馆各项素质的综合测验,是提高殡仪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鼓励政策。各地在开展这项活动中,要眼睛向内,认真找差距、多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紧紧抓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打好基础,逐步升级。
(三)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在殡葬事业的发展中,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殡葬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该把提高全体职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调动办的积极性放在殡葬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上。要把职工教育纳入发展规划,认真制定各个岗位、工种的技术操作与服务规范,建立岗位培训制度,搞好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定期培训,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服务)比武竞赛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选派部分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立足本职,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逐步形成一支适合殡葬事业发展的科技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职业、理想道德、纪律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到爱党、爱国、有社会主义,首先要从热爱殡葬事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从热情周到地为丧葬用户服务做起;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首先要从自己的无私奉献做起。要重视殡葬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建设,注意在职工中选择一些政治素质过硬,有知识、善经营、勇于开拓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里去。总之,要通过各途径,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形成一个有利于深化殡葬改革的社会环境
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把这项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把党和国家的殡葬改革政策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没有广泛的宣传、舆论、教育工作是不行的。过去我们在舆论引导、宣传殡葬事业、宣传殡葬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对引导人们改变旧的丧葬习俗,新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我们更要在这方面多做工作。
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重点要放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因为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基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始终是我们建设和改革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要把国家的殡葬改革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让他们熟悉和了解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政治工作,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国家的殡葬改革政策。要坚持典型引路,榜样示范,通过各种新闻、舆论、宣传媒介,引导群众亲身体验到殡葬改革的好处,认清丧葬陋俗的危害。要充分发挥城乡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使更多的人积极支持参与到殡葬改革这项社会活动中来。
殡葬改革的深化,基础在群众,关键在领导。要特别注意向各级主要领导作宣传、作汇报,取得他们的重视和支持。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不了解殡葬改革工作,不熟悉殡葬事业,这主要是我们汇报得不主动。在各级人民政府中,民政部门是主管殡葬改革的职能部门,但由于殡葬改革是一项社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们的工作中还有许多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因此,深化殡葬改革还要向有关部门作宣传,特别是向财政、计划、经济、税务、工商、司法、土地、农业、林业、卫生及新闻、文化、宣传等部门多宣传,必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一个有利于深化殡葬改革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90年代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第二个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益进步,深化殡葬改革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奋发向上,开拓前进,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殡葬管理条例
下一篇:吉林市殡葬管理办法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下葬对周围环境有哪些要求?阴宅环境风水
在风水学中认为,如果亲人逝去之后,坟墓的风水不佳,可能会给逝者亲属以及后世子孙的运势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所以一般在中国对于下葬的讲究有很多,而且不同地域人们对下葬也会有不同的风俗。 下葬对周围环境有哪些要 -
阴宅风水对后代的影响有哪些
正因为阴宅风水会关系着几代人的运势,所以人们格外的重视阴宅的风水,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后代子孙的运势昌盛,都希望自己后代子孙能富贵吉祥,而祖坟风水在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那么阴宅风水对后代的影响有哪些呢 -
火葬之后还会有风水气场存在吗?
所谓“入土为安”指的就是将逝者埋葬在土中,这也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下葬方式。而一般说起阴宅风水问题,也大都是针对土葬而言。那么如果是火葬的话,是不是就不涉及风水问题了呢? 火葬之后还会有风水气场 -
阴宅风水基础认识
自古以来,古代流传下来的思想就认为,把祖先安葬在好的风水福地,一定能给子孙后代带来吉祥如意。阴宅是指安葬祖先灵柩的地方,是祖先过世后长眠安息的地方,所以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