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生命无价,墓地有价,需不需要提前买墓地
管理员2020-03-04【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与房地产一样,墓地也已成为当下市民刚需,价格一路飞涨。
“幸亏你爷爷当初买得早,现在价格涨得太凶了。”
给爷爷扫墓,随行的所有亲戚都在如是感慨。
这是我们全家第二次来这座陵园扫墓。上一次,大家还在说,这么大的陵园,空墓已经所剩无几;而这一次,我们发现,一些绿化带已经被推平,正准备兴建新的墓穴了。
2001年,这座陵园刚刚建成,不过相比一线城市的墓地热,当时买墓地的概念并没有在当地老人中流行起来。墓地销售人员经常潜入小区、菜市场、公园等老人出入的场所,跟老人聊天,讲墓地投资的好处。销售们亲切交心,话题恰到好处地提出来,让老人家不觉得晦气。
于是,10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奶奶去菜市场买菜,偶遇一个老姐妹,拉着她去了一个买公墓的讲座,不到1个小时,奶奶就拍板买下了1方不足1平米,价格5000元的公墓。
贵是贵点,但是提早为以后做准备,不给子女留负担。奶奶爷爷和当时大多数老人都是这么想的。
时间证明,果然要听老人言。当房地产的热度烧到了墓地,城市周边公墓的价格直线上涨,销售们也再不用举办什么讲座,做什么田野调查,而是疲于应付各种预订电话。
2010年左右,奶奶再次接到墓地销售的电话。对方一番甜言蜜语夸赞二老身体好之后,试探问:有一个买家看上了她之前买的墓地,出价7万,看她和老爷子身体好,一段时间也用不上,要不就先卖了,下次他们帮忙选个更好的。
奶奶嫌麻烦,加上爷爷已经80多岁了,便拒绝了销售的请求。
2019年,好奇的我们去陵园告示栏看了下最新价格表,爷爷墓地所处区域价格已经达到99800元,不分单双穴。
全家为奶奶的明智大大点了个赞。
生命无价,墓地有价。
都说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墓地是不平等的。
在陵园里,大部分墓地都是1平方米左右的长方形墓,可放单人或双人,整整齐齐地规划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朝向,当然也有着不同的标价。同一个墓区,因各种差异,价格从45800~98800元不等,价目表上最贵的墓是118000元。
还有一些特别的墓地,它们不是简单的长方形,占地面积是普通墓的5~10倍,修建在陵园最中心的位置。它们的墓碑非常有特色,有的是墓主人的雕像,有的是花草竹林,还有象征母爱的抽象雕刻,这些墓碑上往往只有一个人的名字。
相较之下,在普通墓里,尤其是老人墓里,墓碑上往往刻着两个人的名字。人生漫长,夫妻之间可能会有一人先离去,留下的人可能会与另一个人相伴到老。当老人们去世后,谁单独放都不合适,子女考虑到感情和墓价,就两位老人和和气气在一个墓里。
我对于墓地价格差异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学生时代。
在香港时,一次清明节出游,我与朋友坐在大巴二层前座。在去一个离岛的半途,遇上了一个公墓和成群结队的扫墓人,大巴只好停车等人流通过。
在车的左边,是一座知名坟场,据说埋葬着不少名人,里面的格局类似内地的公墓,墓碑有大有小,墓前摆满鲜花和纪念物品。
转向车的右边,是一栋两层楼,二楼布置着一座座柜子,像图书馆的书柜格局一样,每个柜子上都排满了格子间,每个格子上写着墓主人的名字。扫墓亲属从楼一侧的楼梯进入,排队寻找自己过世的亲人,然后在格子间前上香祭拜,再随人流从楼另一侧的楼梯离开,井然有序。
这座楼的二层没有窗户,坐在大巴上能清楚地看到格子间上的名字。我和朋友赶紧转回头,心里一丝寒意,不知道是胆小,还是被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的贫富差异给震撼了。
还好老家房价不高,我当时心里暗想。落叶归根,根在哪里?
与房产一样,公墓的所有权也是有期限的。甫一入葬,家属就要交20年的管理费,2000元,20年后可以按家属需求来交。
长辈们苦心教导我们,20年后,这些事情就要我们晚辈负责了。我们赶紧点头答应,私下达成共识:下次续费让爸妈先续个50年。
不过,我们父母这一辈习惯于凡事早准备。当前房价下行,买房投资风险大,提前准备墓地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
在外婆家族的祖坟里,大家又扩建了一块地,这一代中年家族成员纷纷认购,年龄大多在50~60岁,比上一辈提前了10多年筹备。究其原因,也是墓地价格飞涨,公墓不划算,不如集体规划,这样百年之后一家人也在一起,还方便子女祭拜。
祖坟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要从市区到县城,再驱车约半小时到达。但是优点很明显,价格分摊下来仅约1万元,再就是每年不到100元的管理费,墓地面积更宽阔;而且,一家几代人在一起不会孤单。
村镇的荒山,成为这些土地主人家族的墓地首选。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多数在外地工作,只有部分定居在家乡,这就意味着将来扫墓,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家乡的兄弟姐妹。
落叶归根,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但是现实中,很多老人选择了妥协。
我认识的很多老人家,包括自己的爷爷和外公,都不是本地人,有的甚至来自省外。大学还没毕业时,还在世的外公就跟妈妈和舅舅讨论过墓地选哪里。那时,外婆已经过世20多年,妈妈他们默认将来外公会与外婆合葬,当外公试探着提出回老家的设想时,全家都觉得不现实。
“那么远,过年怎么去扫墓呢?会不会太麻烦老家人?”
几番讨论后,外公还是选择了留在外婆身边,这样离子女更近。几年之后,爷爷过世,同样曾经想过回老家的他,也选择了奶奶提前买好的公墓。
毕竟离家几十年了,“根”其实就是与另一半、子女生活的地方。
聚合标签:
有用+1! ()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谭明政副巡视员对下半年殡葬管理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7月15日,市民政局副巡视员谭明政和社会事务处李敏之处长、杨宗志调研员一行三人到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调研,并就下半年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谭明政听取了市殡 -
详谈回族人民的传统殡葬礼仪
在重庆,大多数人的民族都是汉族,汉族传统的殡葬礼仪见得多了,可是从未见过少数民族安葬在墓地中的仪式,今天陶然寝园的编辑找出了关于回族人民的殡葬礼仪,并详细的 -
海门丧葬习俗
海门葬仪式非常隆重,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很有特色的。对先辈的怀念,已成为海门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报丧 海门人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人死了,由其直系亲属,主要由其配偶及子女负责料理丧事。先为死者剃头、 -
重庆市殡葬服务行业开展自律集中承诺活动
“作为重庆市殡葬行业 单位,我们郑重承诺,遵守殡葬职业道德,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健康的丧葬风俗……” “我是殡仪服务员,我承诺严格按照服务流程和规定办事,严格执行殡仪服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