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用遗体来堆肥? 华盛顿民众或可选择死后"变树"
管理员2020-03-04【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去世的)亲人会在花园里一直陪着我们......这不是恐怖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华盛顿民众就可以选择在死后变成一棵树、一丛花.......
据NBC新闻2018年12月30日报道,美国华盛顿的一位参议员杰米·佩德森(Jamie Pedersen)于近日提出一项法案,在法案中他建议将人类尸骸进行重组,成为继土葬、火葬之外的殡葬选择。据报道,如果该法案通过,华盛顿将成为美国第一个“遗体堆肥”合法化的地区。目前,人体重组仅在瑞典是合法的。
佩德森在接受NBC的采访时表示,自己提出这项法案后,收到了来自全州各地的信。人们在信中说,如果死后能变成一棵树,实在是太好了。
“遗体堆肥”在理念上与“绿色葬礼”有关,据称比传统的土葬或火葬更便宜、更环保。一直以来,土葬和火化是当地殡葬的主要选择,负责该堆肥项目的公益团体“人体重组”在其官网上指出,传统的土葬和火葬形式会产生大量的碳痕迹。另一项研究发现,土葬会消耗“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如果使用防腐液,也会对环境和土壤有所影响。
另外,美国国家丧葬指导协会(National fune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土葬的平均丧葬费用超过7000美元,火葬费用虽不足1000美元,但不包括骨灰盒和服务费用,而“遗体堆肥”只需要5500美元。
这一设想来自于西雅图一位41岁的设计师卡特丽娜·斯佩德(Katrina Spade)。她与华盛顿州立大学携手共同研究“重组”方案。斯佩德最初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与逝者保持联系的方式。她认为,殡葬业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这种联系。2013年,斯佩德开始涉足这一研究,她从牲畜死后堆肥的耕作方法中获得灵感。
左为特丽娜·斯佩德左为特丽娜·斯佩德
具体过程为:将未防腐的人体遗体用裹尸布包裹在一个5英尺乘10英尺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铺有木屑、稻草等有机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向容器内供氧,以加速微生物的分解。大约一个月后,这些残骸就会被分解成一立方码(一码=0.9144米)的堆肥,可以用来种植新的植物。
“而这一切将时刻提醒人们,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斯佩德说。
华盛顿州立大学可持续和有机农业副教授琳·卡彭特-博格斯(Lynne Carpenter-Boggs)领导了一项为期5个月的研究,研究期间对6具捐赠者的遗体进行了分解。去年8月,博格斯得出结论说,这一方法是安全的,但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一些病原体可能会导致炭疽病。
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小组提供的实验工具图片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小组提供的实验工具图片
这一方案遭到了天主教会的反对。美国天主教教会的神学顾问詹姆斯·莱格里(Thomas Parker)批评称,虽然他并不了解重组,但重组过程中任何形式的剥离遗体,都与天主教要求尊重人体的教义不符。
不过,据NBC新闻报道称,天主教会的说客对议会影响甚微。当前,佩德森已经联合州议会多位民主党议员做共同提名人,他对法案的通过持乐观态度。州长杰伊·英斯利(Jay Inslee)是民主党人,他尚未就该提案予以置评。如果法案通过,将于2020年5月1日生效。
对“死后变树”这一提案,有人非常激动:
但换种思路想一想,好像又画风突变了……?
《超世纪谍杀案》:改编自1966年的科幻小说《Make Room! Make Room!》,描绘了一个由于全球暖化和人口过剩导致的资源枯竭的未来世界。《超世纪谍杀案》:改编自1966年的科幻小说《Make Room! Make Room!》,描绘了一个由于全球暖化和人口过剩导致的资源枯竭的未来世界。
聚合标签:
有用+1! ()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市民政局召开2017年清明节新闻通气会
3月16日,市民政局邀请重庆日报、商报、晨报、晚报、时报、都市热报、重庆卫视、重庆广播电台、人民网、大渝网、华龙网、中国社会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召开2017 -
彭水县到铜梁区考察殡葬管理工作
5月9日,彭水县殡管中心主任姚军同志、煤炭局副局长周兴生同志一行6人来到铜梁,考察殡葬管理工作。 据悉,彭水县去年关停煤矿13座,涉及数千人再安置,县里拟让原 -
傈僳族丧葬习俗
傈僳族丧葬实行棺木土葬,而对非正常死亡的人 则实行火葬。傈僳族人死后,由死者的后家来主丧,并主持葬礼。若遇老人去世,那么全寨子的人都要来吊丧,死者的家属要杀猪宰 -
揭北朝墓群神秘面纱:曹操72疑冢之说属演绎
■出土的陶俑(资料图) ■国家一级文物古罗马拜占廷金币 ■驼俑 ■东魏孝静陵封土保存较为完好 长期以来,受民间传说和评书《三国演义》等影响,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