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值得全世界来借鉴解读。

管理员2020-03-05【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自古以来摩梭人就是采用火化的方式送别死去的亲人的,直到今天国家还在努力倡导火化这种方式,很多地方甚至被迫或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做,虽然原因诸多,但火化有什么不好呢?或许只是丧葬习俗不一样吧。你有想过怎样厚葬自己吗?毕竟重死轻生在旧社会一直很普遍,我们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没那么容易看淡,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依然是这样的,死者为大。对今生抱有遗憾和不满,那么对来生满怀期许,祈祷一切圆满,不也是常态么?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怎样的活法,也会有怎样的死法吧。泸沽湖有摩梭人、彝族、普米族、藏族、汉族等,丧葬习俗各不相同,而摩梭人的丧葬文化对周边各族的丧葬文化是产生了影响的,特别是我作为汉族,感受很深,因为我们那儿除了是土葬以外,流程都跟摩梭人差不多了。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值得全世界来借鉴解读。 第1张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

  摩梭人的丧葬习俗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认为人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消亡,灵魂依然存在,人死后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灵魂会回到祖源地,并与活人还有关系,整个丧葬过程反映了灵魂的存在。

  摩梭人的丧葬仪式分为:报丧-洗尸-捆尸-停尸-送魂-洗马-火葬-送葬-拾骨灰等。

  ——报丧——

  人气绝死亡后,由衣社邻居鸣火枪或放上土炮3响,向全村报丧,同时派人向同斯日的各户和家支报丧。然后同斯日(即村落)的人到死者家共同商议办理丧事。

  ——洗尸——

  把尸体依照生前坐式扶坐在木凳上,脱尽衣裤,用鼻烟一类的香料和水进行洗尸。由两人到“同瓦”固定的洗尸河舀7碗水或9碗水,水碗要朝逆流方向,认为这样家里才不会再死人,舀完水后,如果要举行洗马仪式,就将舀水木碗带回,如不举行洗马仪式,就将木碗丢在野外。洗尸从脸部洗到脚。

  ——捆尸——

  洗尸后,为死者穿上白色或蓝色衣裤和新鞋。鞋底上要钻孔,男的钻9孔,女的钻7个孔。意为鞋底有孔可供灵魂出入;死者回到祖地能快走如飞,鞋里进入石子可从孔里掉出,不会磨坏脚。穿好衣服后,用新麻布把尸体捆成蹲踞状,即两腿屈起来,两臂放在胸前,大拇指插在鼻孔中,先以两条白布拴一个套子,套住两只脚尖,然后绕过脖子和下肢处捆9道。两臂放腹前,女人右手在前,男人右手在后。五官涂上酥油,口内放数粒金、银或谷物等,象征亡灵不愁吃穿。捆好后将尸体放入一个白色的麻布袋里。

  ——停尸——

  尸体装入白布袋后,请达巴或喇嘛念经,超度亡灵,然后再把尸体装入“都帕”内。“都帕”即正房内靠后面的仓库里的一个地穴(也有的就是祖母房里的生死门内),方圆约1米多,穴里底部放3块垫石,尸体放在垫石上,底下悬空,能贮污水,上部盖木板,木板附近放有供品,燃着酥油灯。请两位老人看守“都帕”,称为“巫古拉马”,意为陪送人。停尸时间,可长可短,主要据死者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达巴占卜而定。因为停尸期内,要请达巴或喇嘛念超度经,少则七八人,多则几十人,亲朋也前来吊唁,送猪膘肉、茶、布、粮、钱等礼物,时间越长,花费越大。

  ——送魂——

  人虽然死,灵魂仍然在,死者的灵魂要离开亲人、家园,回到祖先居住过的远方,为了死者的最后归宿,活人的安宁,死者的亲人设宴招待亲友村邻的同时,必请达巴或喇嘛为死者亡灵开路,念《开路经》,把亡灵引到祖先的发祥地及迁徙路线,最终点是北方,地名为“斯布阿喇瓦”。达巴为亡灵念开路经时,要杀一只带路鸡,如死者是女性,杀公鸡;是男性,杀母鸡。杀鸡时,达巴还说:“鸡是你的伴侣,现在打发给你了,希望你俩同路而行,早点到祖先地……”。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值得全世界来借鉴解读。 第2张

  ◐喇嘛为死者念《送魂经》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值得全世界来借鉴解读。 第3张

  ◐喇嘛为死者念《开路经》

  ——洗马——

  洗马仪式比较复杂,达巴为死者送魂念完《开路经》后,为死者亡灵举行“抓岔”即洗马仪式。因摩梭人曾以游牧为生,远行、运输、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死者亡灵要回到北方“斯布阿喇瓦”,山高路远,艰难跋涉,只有骑马才能到达。洗马既看经济状况,又有等级制度。一般是土司家洗7匹,司沛家洗3匹,一般百姓洗1匹。马以白、红、青3色为好,并要健壮高大,洗马时要套华丽的辔头、鞍垫。洗马前由达巴念3天经,洗马地点由达巴占卜而定,每个斯日都有一个固定的洗马地点,由达巴主持,选择几名年轻人牵马,亲人骑马。他们戴插有鸡尾的毡帽,披有龙图案的长衫,肩挂长刀或矛等兵器,犹如出征武士。出门前要向死者祈祷,意为我们为你出征打仗,要保佑我们平安等。出门后,由一人举三角旗在前面领路,将马牵到指定河边或泸沽湖畔,由第一个牵马人用木碗舀水,先舀3碗水洗马头,后舀3碗水洗马身,洗完后,把木碗打碎丢在野外,牵马人骑上马,扬鞭驱马,急速返回死者家,途中要跳搏斗舞,象征战胜各种敌人。进大门时,死者家门前有几个人,如临大敌,披盔戴甲,作抵挡厮杀状,达巴要冲锋在前,进入院内,认为只有经过以上考验的马才能供死者骑用。马匹停在院子内,由达巴念《洗马经》,如把马念得流汗、发抖,说明死者喜欢这种马,只有这种马才能把亡灵送走。

  ——火葬——

  念了《洗马经》:“洗净了你雄俊的坐骑,你将去巡游宽阔的天涯,你带着你的雄鹰,你将去展望无垠的地角……”,次日火葬时,仍由原牵马人将洗马牵到火葬场,马背上分别驮着死者的金边衣和其它随葬品,用山鸡尾先围绕木棺(逆时针方向)转3圈,再把马背上驮着的随葬品投入火中。

  火葬前一天晚上,将尸体装入高约1米,像亭子一样,周围和底部画有彩色图案的木棺内,将木棺放置在正房内的大木床上,朝向门口,棺前放有各种吃食、水果等供品,香火缭绕,气氛沉静。到什么地方火葬,仍据达巴占卜而定,一般在山坡上或田野里。火葬前夕,还要请达巴进行驱鬼和跳撵盘子舞,参加跳舞的全是青年男子,武士装束,头戴甲盔,身披皮甲,甲片上系铜铃,腰挂长刀,刀上拴有牦牛尾巴,步伐和动作如牦牛和老虎的动作,摆头甩尾,腾跃撒欢,故又称牦牛尾舞。火葬前一天,请本斯日的年轻人上山砍直径3厘米的松树抬到火葬场,搭成高1.5米,宽1米的井字形木堆,内放松明,四面底部留孔,以备点火,犹如火炉易燃。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值得全世界来借鉴解读。 第4张

  ◐在放入尸体的木楞圈前,喇嘛为死者念超度送魂经

  ——送葬——

  送葬时有专人背随葬品,有的持木片火把,有的举经幡,有的牵马,送葬亲友井然有序,异常肃穆。木棺抬到火葬场后,亲人绕尸场9转或7转,然后尸体从木棺中取出,架在柴堆上,把木棺砸烂也堆放在柴堆上,由达巴从木堆底部点火,全部随葬品衣物、吃食、酥油等放入火堆中,此时,木堆浓烟滚滚,衣社成员悲天呼地,一片沉痛气氛,直到从火葬场离去为止。

  ——抬骨灰——

  尸体火化后,将骨灰拾起装入布袋或陶罐内,死者是女性,由女儿拾骨灰,死者是男性,由外甥或外甥女拾骨灰。拾骨灰时要选几种骨头:头骨、脊椎骨、肋骨、颌骨、上下肢骨、手骨、脚趾骨等各一块,只有这样才能代表整个身躯,灵魂就存其中。将骨灰装入布袋或陶罐后,请两位熟悉衣社墓地的男人,把骨灰送到墓地,按一定顺序放好。过去墓地基本是固定的。摩梭人各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各占一山,胡尔在阿瓦山,西尔在八株山,峨尔在狮子山,牙尔在牦牛山。认为一个氏族的人是同一位祖先所生,活着一块生活,死后也在一块。现在有的把骨灰放在岩洞内,有的放树洞内,有的放在树根附近,这种树称为神树,禁止砍伐。在存放骨灰袋时,不能封口,底部要剪开,使口袋上下敞开与地表相通,认为这是让灵魂自由进出,自由活动,上能升天,下能通地。

摩梭人独特的丧葬习俗,值得全世界来借鉴解读。 第5张

  ◐“替克”图,用四种彩色土和白石灰拼制,意为死者在阴间购买土地回到祖先地安身。替克图拼好后,将焚尸的木楞圈放在替克图上

  你那里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呢?在这世上的最后一程,都想风风光光含笑而去,毕竟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