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丧葬习俗 | 出殡请“八仙” 下葬须“落土”

管理员2020-03-05【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生”与“死”连接着人生的始终。我国自古就有“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说法,丧事自古就是家族的一件大事。丧葬礼仪以儒家传统文化中孝道观念为核心,所反映的是百姓送死问丧的基本方式。“丧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非常繁缛的礼仪习俗。身份的不同,规格和仪程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不同,丧葬习俗也各有不同。随着社会发展,殡葬改革,旧时丧葬习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期《解密南昌》为你解密南昌丧葬习俗,近距离了解丧葬习俗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民俗:

  “葬礼”是人们对灵魂不灭的期许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梅联华介绍,在以往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死是生命的终结,而把它看成是人生旅程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世(冥界)”。“因此,人从死去的这一刻起,也意味着踏上了新旅途,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从死亡到丧葬的礼仪,即以此种观念为出发点,葬礼被看做是将死者的灵魂送往死者世界必经的手续。”

  而葬实际上是人们对人类灵魂不灭的幻想,具体又影响到三种丧葬观念:让死者回归大自然;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而再生。因此,又衍生出土葬、火葬、水葬、树葬等形式多样的丧葬形式。

  礼仪:

  旧时丧葬礼仪繁琐

  从丧葬礼仪结构上可将这些活动分为葬前礼、葬礼、服丧之礼。据清代同治《南昌县志》记载:临终,丧主及以次男女皆跪哭,撤卧荐,携纸钱出村外焚之,凡服内亲属随丧主向社坛香烧乞水,回至房中,抬尸入殓床,启尸于堂中之殓床。前设灵位,以纸为之,即魂帛之意。含尸金银币外,兼用茶叶米。

  南昌民间对死者进行吊唁,又称“白喜事”。吊唁者都穿白衣,以志悲哀。旧时,南昌的丧葬礼仪,有一整套的礼节,主要有举丧、守灵、入殓、出殡、安葬、关山、接七这7个步骤,而礼节细化甚至可以多达14个环节。其中又以入殓、出殡、安葬、做七过程最为繁琐,守灵则最为劳民。

  守灵三天

  人死之后,由其亲属将遗体移入厅堂草席上,设置灵堂。如死在外地则不能进屋,在屋外另搭灵棚。灵堂前挂白幔、设灵牌、香炉、酒杯、供果、三牲、斋饭等物。灵柩用两条长凳承放,男停堂东,女停堂西,子媳穿白长衫、披麻布,着白袜、草鞋或缀白布鞋,戴竹箬丧冠,挂一朵白花,父丧冠左,母丧冠右。孙辈均穿白布孝服。亲友们在出殡前要不分日夜一直守在灵堂。

  寿衣“七上八下”

  给死者更换“寿衣”、包裹尸体、装入棺材的全过程,谓之“入殓”。按照南昌乡俗,给死者换“寿衣”,要先挑选吉日良辰,决定入殓、出殡、下厝时间。由孝男孝女去帮其换衣。寿衣的颜色,必须是青色(即黑色),意为“轻松愉快去阴间”,而且必须是上穿七件、下穿八件,谓之“七上八下”,寿衣的布料是绸料或布料,换上寿衣以及布袜、布鞋,口中放一银币,俗称“下含”后,由孝子抱抬死者头部,女儿或女婿捧脚,放死者入棺,再在死者身上铺上“百子寿被”,最后盖棺,钉上四枚“子孙钉”。

  出殡请“八仙”

  出殡时,要请道士念经,请“八仙”用“龙杠”、“龙绳”将棺材抬出室外,子媳、孙辈在棺材前跪拜后,按男左女右跪伏棺材两旁,丧锣一响,嚎啕大哭。这时先亲后友,依次朝棺材跪奠酒。拜奠毕,将棺材抬起,扛向墓地。此时,童男童女撑纸幡引路,孝子孝媳拄“哭丧杖”,亲友随后送葬。有的在棺材两旁拉两条白布,孝子孝媳、孝婿孝女在白布内行走。沿途敲锣、散丢纸钱,俗叫“买路钱”。在祠堂门前要稍停留,叫“朝祖”;路上有亲友祭奠要停下,叫“路祭”;过桥时要停下烧香焚纸,叫“祭桥”。直到把棺材抬到墓地。

  随着城镇化发展,现代出殡时最受非议在于,沿途高吹唢呐,撒纸钱,放鞭炮等,制造噪音,影响城市卫生,诱发安全事故;而成群结队的送丧队伍在主干道行走,阻塞交通。

  安葬须“落土”

  将棺材埋入土中,再堆砌坟墓,树立碑石,谓之“安葬”。按照南昌乡俗,墓穴挖好后,要先燃放一挂爆竹,再把棺材放入墓穴之中。穴底切不可垫砖块,必须让棺材直接落在泥土上,俗谓“落土为安”。棺材放进墓穴后,要由孝男(长子或长孙)先铲三锹土,以尽孝道,然后跪在穴旁低头致哀,待役工填完了坑穴,堆好了坟墓,立好了墓碑之后,孝男先下跪磕三个头,接着其余子女皆一一下跪磕头,燃烛、焚香、烧纸,最后再放一挂爆竹,安葬才告完毕。

  “做七”至四十九日

  清代同治《南昌县志》记载:“凡丧必用僧,接三朝、接七。接七者,丧之七日其前夕,延僧诵经。夜半僧举灵幡迎于门外,举家哭。既入,设酒食奠。余七皆然,满七止,‘谓七七四十九日也’。惟末七不接,设果食,灭灯烛,早寝,五七必返女于家哭,无女则使侄女代之。接七者,取易七日来复义然。佛家之说死者不复。”

  南昌丧葬习俗“接七”。即人死之后,每隔七天接一次七,请僧道做道场,诵经设斋,祭奠死者,依次至七七四十九天为止。南昌地区做七,头七要在大门口贴挽联,设灵座,供灵牌,竖灵幡,受唁开吊。前四个七均要请僧人念经,一般是请四到八个和尚念《金刚经》、《地藏经》、《弥陀经》,为死者超度亡灵。在做五七时,必须由死者的亲生女儿哭灵。南昌民间认为五殿阎王最恶,听了女儿的哭声就会心软。同时,在做五七时,女儿还要烧纸箱、纸柜、纸灵屋。六七通常由女儿女婿主持。七七俗谓“末七”,又称“断七”,是做七的最后一个七日,南昌民间通常设供桌,供祭果品,焚香奠酒,燃点余烛,僧道诵经,亲友祭奠,然后撤灵堂,烧掉灵幡、哭丧棒、孝鞋等,请神主入宗祠或正堂供祀。丧事至此,则已告一段落。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