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土葬之起源发展
管理员2020-03-05【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土葬起源于原始社会,那时就有这个风俗,例如半坡文明,还有后来的夏,殷等朝代都是采用土葬。
进入阶级社会后,有了明显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至秦汉时期,统治者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由,禁民火葬,土葬遂成为汉民族的通用葬式,并世代沿袭。
土葬之俗,在多数地区实行一次葬法,但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也实行二次葬法或多次复葬法。
中国商代时为厚葬高峰期,不仅殉葬品奢侈,并迫使大量奴隶殉葬。
西周时,墓葬大小、棺椁层数、随葬品的种类及多省,都按礼制作了规定。
战国中晚期,又产生了以国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秦始皇陵于即位后即开始营建,规模巨大。
汉代盛兴选择风水的墓地之说,以人殉葬之俗语基本废止,随藜则以陶器、漆器为主。
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渐演变为薄葬。
自春秋时开始,出现在墓上封土建坟丘的习俗,汉代以下普遍行之。
中国汉族、回族等民族实行土葬。
土葬的主要形式有:竖穴墓(土坑墓),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行;大石墓、瓮棺葬,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石棺葬、砖石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洞室墓,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六朝以至隋唐;木椁墓,始于商代,汉以后少见;船棺葬,战国末期到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
夫妻合葬的形式起于先秦,汉以后一直流行到近代。《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礼记.檀弓上》:“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又“孔子既得合葬(父母)于防。曰:‘吾闻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土葬习俗的形成,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周礼》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韩待外传》中说“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礼运》也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以上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体埋入地下,脱离形体的灵魂才可以归于天。土葬与鬼魂观念有密切联系,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人们在埋葬死者时,都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种用具二食物、装饰品等,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
我国土葬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式特点虽有差别,但其基本观念都一样,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入土为安”,故土葬之俗,长期因袭。在个别少数民族中,也有视土葬为最坏葬法的,如藏族民间实行火葬、天葬、水葬,而对患有麻风、天花等传染病人或强盗及受刑而死的囚犯用土葬,认为可以根绝瘟疫流行和惩治罪恶,打入地狱,不得转生。
土葬之俗,劳民伤财,滥占耕地,传染疾病,故新中国建立后已逐步为火葬法所替代,但至今在偏远农村仍有残存。
聚合标签:行业资讯
有用+1! ()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市殡管中心多措并举抓好春节前安全工作
春节将至,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不忘绷紧安全这根弦,多措并举抓好安全工作,进一步织密安全稳定防护网。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春节期间安全工作 -
乾隆帝师朱轼墓园开发遇困 忠臣墓不如奸臣墓热闹
朱轼墓园内野草丛生 尴尬:忠臣墓不如奸臣墓热闹 宜春乾隆帝师朱轼墓园开发遇困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乾隆帝师朱轼墓园就在宜春高安市,但近日关于 -
父母合葬墓碑对联 - 挽联 -
灵魂驾鹤去 父母合葬墓碑对联 - 挽联 - 葬礼花圈网 并肩育桃李,耕耘春秋; 同心抚儿女,跋涉岁月。 流水千秋共瞑目 叶落万年同棺眠 久训儿女掌门庭,登科及弟 德布桑梓懿宗词,早升仙班 父长眠,母长 -
上坟烧纸,丧葬,迁坟知识
安葬须知,移柩择日步骤及注意事项详解,烧纸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头七回魂夜五大需知事项,人走了,回殃日推算 ,排七,烧七撞七|回魂计算|回殃方向日期 ,民间坟地立碑有什么讲究(方向,时间,距离,碑文),祖宗牌位 ,墓牌、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