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行业讲解词简

管理员2020-03-06【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培训类型:

  行业类

  讲义主线:

  生产力的变化,生活资料的多寡,精神文明程度。

  认识方式:

  A殡葬方式的变化:抛尸—简葬—厚葬—皇家陵园—现代公墓—节约化—无土化。

  C殡葬认识的变化:0—灵魂不灭,祖先崇拜—孝道文化,礼教的诞生(迷信化)—对于行业进行唯物主义分析。

  章节主线:

  1》古代殡葬:发源(古老的行业,到历代的中的变革,弃尸(劳动力低下),简葬(薄葬,主要是体现出功能化,劳工工具的改善,劳动力大幅度提升。旧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4万至7000年前。)——厚葬(家属愿望,安宁,金属器时代,奴隶社会,产生阶级,视死如视生)————皇家陵园的出现。(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财富聚集,儒家思想被重视,孝道文化的重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新中国后,国家的殡葬改革。主线是:减少殡葬业占用土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改革力度。垄断经营火葬(1956)——公墓1985(农村没有禁止)——新式陵园的出现(1997)——(允许私有资本进入)——国际化。——小型化,绿色化,(树葬,花坛,我们的陵园应运而生)——无土和可循环利用。(水葬,太空藏,可降解材料)改革的历史使命,

  3.》行业发展,行业放开给与我们的机遇(国家放弃垄断经营,按照国际趋势发展走市场经济之路,将火化和殡仪服务划分成为两部分。火化为公益性非营利性质,殡仪服务则采取市场化。)——自然资源的稀缺(土地不可再生性)——很多人对于行业认识的片面性(只求挣钱,不求发展。宫中接受程度低)——行业的混乱(竞争无序,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市场销售的落后性(销售模式缺乏新意)——行业的发展趋势(火葬,殡仪服务分开,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和周边发达国家的殡葬发展。)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出现如:死,尸体等字眼。

  正文

  导言:殡葬行业是和生产力发展和精神文明程度发展紧密相连的一个行业,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我们很多的考古发现都是对陵墓的发掘中得来的,殡葬行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说殡葬行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行业,殡葬行为可以说是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初生,壮生,重生,往生)生老病死,自然循环。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往生,可算是人生的最后历程,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后续还有一系列事务需要处理,我们把它些事宜统称为殡葬。殡葬这一行业源远流长。从考古资料来看、欧州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大约10-4万年前莫斯特文化的创造者尼安德人已有了安葬死者的习俗,并且有一定的埋葬方式。大约3万年前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山顶洞人(母系社会)已有了丧葬习俗,山顶洞人洞穴的一侧有一块墓地,发现了三具人骨架。其实殡葬最初的含义就是,人类自然处理遗体这种方式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殡葬是土葬的文言用词。现在的殡葬指的是处理遗体的方法和对往生者哀悼形式,包括发讣告、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安葬、等一系列的丧葬事项。从山顶洞人的丧葬仪式到如今的洒酒祭灵和敬献花圈;从古帝王以金缕玉衣殓藏尸体和建造宫殿式陵寝,到今天的盛行火葬、以骨灰盒藏于大地,山川江河之间,这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历程,他表示着人类从开始思考人的死亡问题到能够给予正确对待的过程;也是人们从受灵魂宗教观念的支配到逐渐摆脱这种支配的过程;是由对死亡的不可知,变为能给予科学解释的过程;从而也使丧葬活动由受神秘观念的支配变为世俗的表达生者哀思的过程;可以说,各个历史阶段的丧俗,表现了各个时期人们的哲学思考、宗教信仰、血缘宗族感情、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它包容着丰富的社会积淀,因而应该说丧葬历史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宝库。 对于后世了解当时的历史,人文,风俗,文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因为发现了一些墓葬才从而证实了一些在传说中才有的人物和国家。

  那么我们作为从事殡葬行业的一名从业者就必须了解,这个行业的历史,文化,及发展。只有建立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得心应手。

  殡葬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她的从事人员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几种职业之一,比如说战士,猎手,农民,在远古时代他是一个集合了医生,占卜师,殡仪指导,祭祀等多个身份的角色,我们称巫师。

  殡葬行业的历史,也是一部和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变化等都直接的对于殡葬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血缘家族生产能力地下,人类智商不高我们的祖先还过着一种,(吃生肉,穿树叶这样)的生活状态。虽然人类没有尖牙,力爪等攻击性武器和作为防卫的厚实的皮毛。但我们的祖先还是依靠群体拿着木棒等工具进行捕猎,来获得食物。因为生产资料匮乏,所以不可避免的在捕猎过程中出现伤亡,还有就是疾病等也带来了很大的减员。那么因为这种群体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并且还没工具有对去世同伴的处理办法,和观念。所以只能抛尸荒野(弃尸)。在中国一百多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生活活动的扩大,原始人群逐渐被一种固定的生活集体所代替,出现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那么这一时期人们可以利用石头做出工具进行捕猎,食物量进一步富足并且火的使用带给人们更多营养,安全。使人类产生了整体上的进步。并且已经开始思考灵魂不死的观念,它表明原始人开始思考人的生死问题,表明思维已能离开当前的行为对象作类比联想,从忙忙碌碌的现实生活中推想到死后的生活(解释),这在人类的认识史上无疑是一大进步。在这个时期公社内部没有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贫富不均,每个成员地位是平等的。反映在丧葬问题上极为简单,如一个成员去世后,后人不忍见死者遗体腐坏,用柴草盖上,埋在野外,既不挖坟墓,也没有礼仪。(我们称这个时期为简葬)。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在半坡遗址墓中发现,埋葬的人多是头朝西,表示灵魂寄托西方的意思。这种宗教信仰萌芽,主要是人类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对于很多自认现象无法解释。对祖先的崇拜观念,在我国母系氏族时期就产生了。包括丧俗中的一些巫术成分,也反映了当时人类企图支配超自然力量的愿望,在当时也曾对人类起过精神上的支撑作用。那么这期间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祖先崇拜的观念,后期随着生产资料的不丰富,就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也是为了避免动物破坏,所以进行深埋(埋葬)并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公墓形式,家庭成员和部落成员。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视死如视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私有制的出现,母系氏族公社社会的结束。我们的历史迎来了生产力更加集中的奴隶社会,并且出现了国家的概念(夏),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保存大量劳动力,就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阶级压迫的出现,广大奴隶劳动能够提供出较多的剩余产品,这就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主要是奴隶,于是,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在这种奴隶社会的产生下,奴隶社会时期,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更加盛行,奴隶主阶级为利用宗教迷信维持其统治,大力提倡对凶礼的习俗,甚至把奴隶也作为祭品杀掉,作为殉葬品埋掉。商周时期制定了"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葬制,天子、诸侯、大夫、士及一般奴隶主死了,在殓、殡,祭上从时间、仪式棺,椁,到殉葬品都有等级区分,而奴隶则只能当殉葬品活活埋掉,如古侯家庄西北冈发现的大墓,墓室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深达12米,墓室中埋有执戈的奴隶和狗。棺室雕花饰纹,摆满了珍贵服饰器物。椁项排放着商王的兵器和仪仗执器奴隶、男女侍从奴隶,还有儿童和供玩的狗猴等动物。象这样的大墓一般要杀生殉、杀祭三四百人,这种奢华、浪费、残酷的杀葬陪葬实在令人发指。(厚葬)从商朝开始,皇帝不在实行产让制度,而是采用世袭制度,家族的观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强,从而出现了家族墓地,到今天我们所说的“祖坟”的概念相近。

  在殡葬行业中,陵墓最大,陪葬最丰,礼节繁杂的鼎盛时期就是在封建社会时代,在这一时期人口量剧增,生产力比奴隶社会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飞跃,社会财富增加,因为拥有了更多的生产资料,更多人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医疗研究,艺术创作等。我们所熟知的有百家争鸣等,四大发明等。从汉朝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551 BC – 479 BC) 已死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开始,国家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国家,系统的,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压制其他学说,儒家思想盛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崇尚“人(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重视人伦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和道德的社会作用,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孝”,它是适应以血缘关系维系着的宗法等级制社会的纽带。按照孝的伦理原则,在家族和家庭关系中,子女对父母应当行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对子女应当以慈;兄长对幼弟应当以爱,弟弟对兄长应当尊敬。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就整个社会而言,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固了,社会才能得到稳定。用“孝”来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家庭成员之间在日常生活中言行各有所依,这样家庭能保持最大的稳定,从而使社会也得到稳定。这就是孝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所能起到的最大的社会作用。直到今天孝道文化还影响着我们。(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面,仁和礼实在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混然一体,而非毫不相干、各自独存。它们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如果说,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的话,那么礼便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其本质的唯一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孔孟都曾把礼比喻为出入房屋所必经的门户。儒家将礼视为人禽之别的主要标志,视为决定人的价值和意义的主要标准,是只发现了群体的人而忽视了个体的人(也就是说压抑了个体的性格。)为什么封建统治者要弘扬这些文化呢,为的是更好的管理国家,在用孝道稳定了社会最小单位家庭后,为了更好的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统治,运用了儒家思想中的“礼”的概念。并且把“礼”这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并且设立了众多的如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等。礼也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最深的就是(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种思想延伸到今天,以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踪影比如:婚礼;葬礼;毕业典礼等。

  封建统治阶级不光想要在生前拥有荣华富贵,在死后也要享受。所以封建等级制度在丧葬礼制中有着明确而森严的体现,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和统治阶级的特权。只因死者生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同,身份不同而规定的叫法就不同,以示尊卑有别。皇帝帝死了叫做崩,王侯死了叫做薨,这是沿袭周代的天子、诸侯之例。至于官员平民死了,按照唐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称为薨,五品以上官员称为卒,从六品以下官员到庶民百姓称为死。

  那么历代皇帝为了延续自己的再世期间荣华富贵,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得到延续,建立大型的帝王陵寝,比如秦始皇陵,乾陵,等。并且为了更好得享受生活(发挥,如棺椁,陪葬冥器,黄杨提凑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封建统治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打到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现代社会:人口量巨增,劳动力得到解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我们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支持,自来水,电力,土地,等。进期全球卷入了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那么中国作家宋红兵发行了一本货币战争,看了这本书,不管他的论点如何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全球化的危害是显然以见的。并且提出了竞争到最后还是要靠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保持国家国力的方案,土地是核心中的核心。那么合理的使用这项核心竞争力,也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国策。怎样合理,节约使用土地也一直是国家很关注的一项政策。殡葬行业因为秉承了,入土为安的理念。所以占用了大批土地,中国在解放初期拥有4万万同胞,如果还象原来的观念每人占用10平方土地的话将近是6060606亩。更何况人总是处在生老病死这样的一个自然循环中,到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了将近13亿人口,那么光是为了殡葬用地的话就要占去多少土地,我们更不可能用剩余的土地来养活占世界人口1/4的人口。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等原因,一贯倡导火葬。(国策)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名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些官员去世后基本为火葬,其中周恩来和邓小平根据其遗愿也未保留骨灰;唯一的例外是毛泽东的遗体至今尚未火葬,而是被防腐保存。这一时期也是国家大力推动殡葬改革的时期,国内许多的殡仪设施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即使是文化大革命也中也没有停顿。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62]。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并对不遵守该规定的国家职工实行处分。但是推行并不顺利,尤其于实农村地区。第一,“入土为安”是很多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尤其很多老年人都很反对火葬。此外,很多农村的人对火葬也不太理解,他们把火化后的骨灰如土葬般照样地放进棺木然后在土葬,结果一样不能节省土地。有些农民更是公开抵制,强行进行土葬,结果政府当局也强行挖开坟墓,进行火葬。此外,有些人为了坚持进行土葬,更有行贿官员,进行假火葬,制作假“火化证明”。老式公墓一直存在一种,脏乱差的概念。1997年李鹏总理出访东南亚国家,再观看了这些国家的一些陵园后身有体会,回国后就签署了政府令,1997年7月21日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也有同样规定[63]。,建立现代化,的新式陵园。允许私营资本进入殡葬行业。但就是这样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拿2002年的统计数据看,2002年,土葬率占49.4%,土葬遗体有405.08万具。平均按每口棺材用0.5立方米木材计算,仅每年制作木棺就需要202.54万立方米优质木材。而2000年我国木材总产量为4672万立方米,棺木一项就占了4.3%。此外,以2002年为例,若土葬占地平均按每座坟墓5平方米计算,则用地面积达到2025公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安徽省1998年查明全省有坟头2500万座,占可耕地42万亩,每年少收粮食1.3亿公斤。河南省1500万个旧坟头占地30万亩,每年还要增加33万个新坟。浙江省每年修坟损失耕地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全部耕地等。2002年,我国火葬率达死亡人数的50.6%,每年就有414.92万具遗体需要火葬,要消耗6.2238万吨柴油,并产生31.95万吨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并且火葬之后,依旧还要修建大量的墓园存放骨灰,进行二次埋葬。

  南京公墓用地10年后将被占满,专家称“死墓”危机将到来

  来自民政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800万亡者需要安葬,传统的“入土为安”殡葬观念,使现有墓地资源迅速消耗。一些殡葬研究学者提出,随着土地资源的消耗,公墓将无地可葬,成为一座座“死墓”。

  南京市一位殡葬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南京现有经营性公墓10家,目前每年平均有3.5万人死亡,80%以上遗体火化后需要葬在公墓。

  《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单穴不超过0.7平方米,加上墓地道路、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平均每个墓穴占地5平方米左右,若持续下去,南京的公墓用地面积至多还有10年就会被占满。

  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表示,上海43家经营性公墓共有土地1万多亩,已经使用5000多亩。目前,上海每年死亡人口约11万,若按此速度持续下去,现有墓地资源将在未来10余年内消耗殆尽。

  南京雨花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告诉记者,目前,城市殡葬中普遍存在“重葬式,轻仪式”的现象,即单纯以墓地的大小和规格,显示对逝者的尊重;对安葬仪式则逐渐简化。

  阮锋表示:“这种‘重墓葬’的传统观念急需改变,否则,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日益增加,‘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将凸显。”

  可以讲一下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情况(东京千鸟—千鹤陵园的情况)

  为整个国家,民族带来的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殡葬改革势在必行!

  1.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殡葬市场。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本进行,生态型、园林化、艺术性;推动绿色殡葬的目的出现。

  2.活化,殡仪服务分开,民营资本可以进入。

  3.墓地更加生态化。

  4.陵园建设绝对不能占用耕地。

  国家将对于殡葬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认证。(殡葬行业要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初步确定6项工种工作人员将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6个工种分别为遗体防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殡仪服务员、遗体接运工、公墓管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该次将涉及业内66000余人次的培训工作,考核合格后职工将持有民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发展的机遇:

  1:行业放开给与我们的机遇(国家放弃垄断经营,按照国际趋势发展走市场经济之路,将火化和殡仪服务划分成为两部分。火化为公益性非营利性质,殡仪服务则采取市场化。可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2:自然资源的稀缺(土地不可再生性)

  3:公众对于行业认识的片面性(很多人看不起,不认同)

  4:行业的混乱(竞争无序,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市场收集材料时的感受)

  5:市场销售的落后性(销售模式缺乏新意,只注重风水,地理,等)

  6:行业的可持续性(时间很长)

  总结:

  为了这个国家,民族更美好的明天:为了让后代,拥有美好的环境: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坚定的执行公司经营理念。为殡葬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注:可能在讲课时,有所删减或增加,并且这只是文本信息。不是讲解时所有讲解词。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