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土家族丧葬习俗
管理员2020-03-27【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土家族传统丧葬习俗
生老病死,这里大多数人都得经历的一个过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有着不同的文化,当然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丧葬仪式,是生存与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是人间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阴阳交流。作为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其丧葬仪式无不体现出其鲜明的民族特征。
在武陵山区,尤其是在土家族地区,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呈现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几乎每家每户土家中若有老人的情况,都备着棺材,又称之为寿木,其用途是在使老人“归天”(过逝)后能有一个安身之处。一般情况下,棺木用较为好的木料做成,那样可以延长其棺木磨烂的时间,从而防止死者躯体早日腐化,也体现出了后人孝心。一般,土家老人逝世后,要历经初死,告丧与奔丧,入殓,绕棺,跳丧,抬丧等几个阶段,持续时间不确定,一般少则三五天,多则长达半月之久。
1、初死,古人对死有很多种说法,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之死曰“卒”,士之死曰“不禄”,庶人之死才叫“死”,未成年人之死称为“殇”,还有“弃世” “上仙”等等,不胜枚举。
病人刚断气,就举行“招魂”仪式,有的地方是一人拿着断气者的衣服挥动着,同时嘴里喊着“××呀,你该回来了”,有的地方则是众人扑在“死者”身上大哭,并掀动着病人,希望病人能恢复正常;因为断气并不意味着死亡。假如招魂无效,死者长眠不醒,就哭丧,悲伤大作,“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哭丧完毕,给死者淋浴洁身,孝子给老人换衣服,这衣服在有的地方又称为老衣,包括帽子、上衣、裤子、鞋袜一套,其颜色主要是红、白、青、蓝四种颜色。一般情况下,死者穿的鞋是一种软底鞋,有的甚至只是一层布,为的只是不让死者在奔赴黄泉的路上脚受苦。
衣服穿好后,就要烧“钱纸”—一种被认为是阴间通用的冥币,烧好后把灰垫在死者的脑下,因此又叫“倒头纸”,有的地方不经过烧这道程序,直接就垫在死者脑下,以备死者在阴间有足够的钱花,也代表了后辈的孝心。然后再把死者平放在事先备好的木板上,下面点上铜油灯,又叫“地铺灯”,用竹篮倒扣着。其目的在于防止蛟虫等侵扰死者。2、告丧与奔丧,告丧即人死亡后,其家属将噩耗告之于众。古丧礼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很多,民间有用燃放鞭炮向邻里报丧致哀的习俗。鞭炮有大小之分,一般情况下,告丧所用的均为小鞭炮,且其长度一般在1米左右。
3、入殓:入殓即将死者从停尸板上抬下来放入棺材之中。在放入棺材之前,孝子用钱纸烧好灰,请土老师(在民间信仰中,巫师是实施人神沟通的半人半神,他既代神传旨,又替人向神祈求,所以过去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土家语称巫师为“梯玛”,意为“”领头人”,“敬神的人”,但“梯玛”仅是极少数懂土家语的人对巫师的称呼,大部分人称本民族的巫师为“土老师”或“土老司”),将其灰均匀撒在棺材内,然后再用相关器具(如杯子、小碗等),在灰上倒扣出印来,一般情况下,逝者有多少数,就扣多少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一种对死者的悼念的方式。然后再由土老师和孝子把死者平放入棺内,有的地方用钱纸给死者做枕头,有的地方用房子上的“老瓦”(即年代较长的瓦)做枕头。特别注意的是,在棺材内,包括死者身上千万不能有任何铁的东西,还有稻谷等物品,这样会对后人不利,有的地方说,若死者身上有稻谷等东西的话,那么他的后代会遭受长“多骨”(即有的地方骨头长得特别突出,甚至多出骨头来)的惩罚。另外,如果棺材相对死者而言大了的话,一般情况下是用钱纸把空余的地方塞着(指两侧),以防止死者指丧时在棺材里滚动。
入殓之后,便开始设置灵堂(一般选择在堂屋),当然,灵堂的具体样式因地而异,但总体上,少不了以下方面:死者较大的照片(约为一尺见方),死者牌位,三牲(一般是由鱼、肉、酒等构成),水果,盛放香蜡的盒子等。一般情况下,为了表示后人的孝道,灵堂的设置都是比较讲究的,总体上都会给人一种宏伟之感。
灵堂设置好后,就要选择下葬的日期和地点,并以此来决定道场上时间,此过程要请风水先生根据死者的子、女、媳妇、孙子辈等相关人员的生辰八字与死者的生辰八字去“合”,再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和风水最好的墓地。测出来的日期有长有短,即会出现前面所说的有的只须几天,有的则需半月左右的原因。4、绕棺:绕棺,又叫“打绕棺”,或名“穿花”,广泛地流传于湘鄂西及川东部分土家族地区。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中,请巫师行法事祭祀,“绕棺”时,灵堂红烛高照,香烛香烟袅袅,棺木右角点“长明灯”一盏,并用小竹篓遮着;巫师将法咒一念,召告亡灵,“绕棺”就开始了。“绕棺”活动一般由五或七人,至少三人,成奇数跳唱,由土老师担任领头,现今,以年长者出任,其他人跟后,围绕棺木,不能远离灵堂,故称“绕棺”。
歌词内容广泛,可唱之灵人生平,可唱神语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镲、钹等打击乐,气氛悦而热闹,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承袭了古代“绕尸而歌”的传统。当然,在利川一带“绕棺”又称之为“坐堂”,即少了“绕棺”中“跳”的环节,土老师们只先坐着,于是 打乐器,嘴里唱着歌词。(该项活动是在灵堂设置完毕到跳丧前进行的)。
5、跳丧:“跳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长阳、五峰、巴东一带流行的“打丧鼓”,又称“跳仗鼓”;一类是湘西凤凰,泸溪地区流行的“打廉”,又称“跳牌”,“跳流落”,“跳丧”与“绕棺”一样,是一种丧葬性的歌舞活动,与“哭嫁”不同,土家人丧事却办得十分热闹。“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送亡人”,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死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指死者下葬前夕),唢呐齐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相数寨齐来奔丧。所谓的“听到丧鼓响,脚板就发痒,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己来”。灵堂上的舞者,每人手执一件乐器,由掌鼓师指挥,鼓声一起,奔丧者几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丧”。丧歌的曲调有“撒尔嗬”,“叫歌”、 “遥丧”、“将军令” 、“正宫调”、“一字词” 、“节节高” 、“螃蟹歌”等数十个曲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唱词有歌颂亡灵的,有赞美爱心的,有唱历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动物植物的,有猜谜的,内容十分丰富,土老师还借跳丧,规劝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将帅,也难免土内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禄,无非一坟棺材。土家人跳丧,一为死者歌功颂德;二为安慰死者家属,把“跳丧”当作情谊象征,说“把不起来耙送不起针,跳一夜丧鼓送人情”。“跳丧”与巴人乐舞有着渊源关系。《夔府图经》载:“巴人尚武,击跳歌以兴衰,父母初丧,鼙鼓以道丧哀,其歌必狂,其众人必跳”。《巴东县志》卷十二曰:“丧葬,殃之夕,其家具酒食,邀亲友,鸣金代鼓,歌呼传旦。”
跳丧舞姿有“曲” “颤” “悠” “靠” “转”而独具一格,除了“跑场子” “四大步”等基本套路外,多为模仿山中飞禽走兽和一些农事活动。
“跳丧”,先跳什么,后跳什么,都有一定仪式程度,一般分为七项程序:一律师:跳者为表深虚客气,边跳边等待师傅临场指导;二跳丧;三遥丧;四践丧;五穿丧;六退丧;七哭丧;哭丧,只在与汉区临界地方有,这七项跳丧仪程,都由掌鼓者指挥跳丧人跟着鼓点的变换而变换仪程,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有歌唱先民祖先的,有唱农桑渔猎的,有唱风土人情的,有唱另女爱情故事的。歌舞通夜不息,可谓“以歌为哭” ,“以乐致哀”,慰死者亡灵,为家属“散忧” 、“解怨”,驱逐死者家里天灾人祸,赐降吉祥瑞气,独具民族性。
土家人办丧事戴孝帕是有规定的,直系亲属戴在头上,一般客人就载在手臂上,直系亲属的孝帕还有长短之分,越长,就证明此人与死者关系越密切。6、抬丧:抬丧,即出殡。土家人的出殡是在清晨(拂晓前后)举行的,一般是在将死者下葬之后才天亮为宜,意即死者平安“上路”。土家人送葬,棺前必须一人丢钱纸于送殡的路上,谓之丢“买路钱”,相传送殡上山,沿途有饿鬼阻路,故丢钱纸于路途,施舍于众饿鬼。路途中,棺材不能停下,更不能靠地,所以,出殡时,往往需要较多的男子轮流抬丧。抬丧,另一方面,抬棺材的人还抬着死者在棺材里不停地抖动,俗话说是死者不愿意走,孝子必须下跪,请求死者不要这样子;一般出殡一次,孝子要下跪达十次之多。当到达下葬地后,众人小心翼翼地将棺材放入事先挖好的坑中,然后再掩盖上土,再筑成长方形墓状。若是该墓周围还有其他坟墓的话,孝子必须在其坟前点上蜡烛,烧上钱纸,旨在使死者“融入”该群体中去。
土家人死后,他的儿子或女儿要为他守孝七天,如果女儿已经出嫁,在守孝期满了以后再过七天,女儿要回娘家为死者上坟。同时,在死者下葬三天后,其后代要为其上坟,又名”垒三坟”,即用掘土工具,为其修缮坟墓。当晚还要再次点上大的蜡烛,放鞭炮等。
土家人死后,后代为了不忘记祖先,除了在家中设立牌位,还会在祖先死去后不久的日子里为祖先立牌,当然,这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碑文内容可记载亡人生平,可记载死者相关亲属等……二、土家族现代丧葬仪式
下面就以农村地区为例,谈谈土家族的现代丧葬仪式:
确认死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死者的死亡确认有了更为科学的手段。无论是在家还是医院,在医生的确认下,可以得出准确的答案,从而也为其以后的各项仪式安排作好相关的准备。
在确认死亡之后,死者家属便要为死者沐浴,穿寿衣,若是死亡在医院,医院也要为死者做一些简单的尸体处理。当然,在穿寿衣方面其要求不会像传统的那样严格了,总体而言,是较为随便的。寿衣的款式、布料,更接近日常生活,很多地方,死者的寿衣往往是用新衣服来代替,这似乎有些接近现代汉族葬礼中的情景。
入棺:由于土家族农村地区推行火葬的几乎没有,所以,往往大都以土葬为主,因而,这就得联系到棺材。在确认死亡,沐浴更衣之后,接着便是入棺,由死者家属将其放入棺材中,很多地方仍用钱纸或瓦作枕头。然后便盖上棺盖。停灵枢于堂屋中间。
存放遗体:无论是在家里死亡或是在医院死亡,也无论是自然死亡或非自然死亡,都要停放遗体,与汉族不一样,土家族停放遗体往往是待尸体放入棺木区,而汉族则是放入之前。农村地区,一般都是停放在家里,但是,因此也会遇到随之而来的种种麻烦,冬天或气候较低的时令,情况好些,若是夏天或气温较高的日子里,麻烦就多了,苍蝇、蚊子,还有尸体的腐烂。所以,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往往会用到电扇、冰块等降温工具,以减缓尸体的腐烂。通知死者生前亲友:农村地区,一般都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由相关亲属专门逐户通知亲友,告知死者过世时间和举行追悼会的时间,当然,也有少部分采用“讣告”形式,对外地或较远亲友用电话报告等方式通知的。
布置灵堂,准备黑纱,小白花等:布置灵堂,需用死者生前近照一张放大镶一镜框置于灵堂中央,两边贴上对联,挽幛等,遗像前置于灵位,供品等。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绝大多数都要播放哀乐。直系亲属披麻带孝,其系亲友多带黑纱,或带白花等。完成之后,农村地区大多数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仍会请“地理先生”给死者寻找一块下葬的风水宝地,确定下葬时间。
追悼会:和传统习俗一样,死者的追悼会是丧葬习俗的高潮。这是在死者下葬的前夕举行的。与传统不一样,鞭炮和烟花融入了其中,亲朋好友到达追悼会现场,往往的烟花爆竹奠祀死者(死者家属之前会准备一块空地供燃放烟花爆竹),放完毕,亲友来到灵堂,给死者上香,安慰死者家属,然后参加丧事宴会,一般的深夜,乐师们开始奏唱,其内分与绕棺相差不大,但是,很多时候,现代音乐也融入其中了,似乎为丧事增添了几分色彩。一般情况下,亲友们多坐在灵堂周围,陪伴死者,因而又叫“守夜”。
下葬:和传统一样,下葬时间多在拂晓前举行,一路上锣鼓声声,鞭炮不息,钱纸漫天,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壮观。
现代丧葬纪念活动一般只限于家人,不再邀请亲友,纪念方式及时间也多不一,一般“五七”大集一次,其它时间随民间节日进行。三、土家族丧葬延续与变迁
受现代丧葬文化的影响,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受到很大冲击。其延续的部分相对于变迁了的而言,少了许多。
农村地区,本是传统文化较为显著的地区,但在现代化海中潮冲击下,使得农村很多方面也开始现代化了。虽然并非十足的现代化。
通过传统与现代丧葬习俗的比较,所以得出,土家族葬礼一部分将以延续,但另一部分又开始变迁,较传统而言,土家族现代丧葬习俗仿佛更为尚便,如在对待寿衣的态度方面,传统的更为讲究,从头至脚,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衣服的样式,要求禁忌等,这是土家族的一种文化反映,是孝顺的体现,也是对先人的期望,希望亡灵走好的同时,能够保佑后辈的平安,现代丧葬中,对这方面的讲究似乎就少了许多,这似乎就是现代人头脑中简便的反映;又如在追悼会的时候,传统活动主要有绕棺,跳丧的活动,并且场所分热闹,感情十分真挚,流露出土家人豁达生死观的同时,体现了土家人的朴实、善良,其歌词,其表现方式,是一种传统文化上上表现形式,其文化蕴含意义意远远大于其观赏意义;现代,取而代之的是烟花爆笔,哀乐等,这似乎也能给我们带来热闹的氛围,与土家人“热热闹闹送亡灵”不相违背,但欢庆之余,给我们留下的是思考,因为,一种东西就从我们眼皮下流失。
当然,在变迁的同时,我们又不妨看到延续的一面,现代丧葬习俗中,虽然其具体形式与传统的有所不同,但主要方式还是在遵循传统模式,其大的方面并不与之矛盾。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随机图文
-
墓穴排位
在重庆墓园对下葬排列要有主次之分别:即东为上位,西为下位;东北为上位,西南为下位;北为上位,南为下位;西北为上位,东南为下位;(按后天八卦阳性位为上位记)。如一夫 -
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到遵义开展市外党建活动
4月17日至19日,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奔赴贵州遵义,开展为期三天的“传承革命精神、重温红色初心”主题党建活动。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回族葬俗:着水、送埋体、穿克凡
1、着水。是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萨拉等向阳伊斯兰教诸民族的丧葬习俗。亡人在埋葬前,要将尸体洗干净,由亡人的近亲二人,一人执汤瓶,一人洗亡人。洗的 -
一体化的欧洲各国丧葬习俗却迥异
从19世纪起,不少欧洲人便开始追求“欧罗巴合众国”,最终遂愿建起欧盟体制。不过,尽管他们“本是同根生”,但各成员国依然遵循自己古老的传统,这从它们的丧葬风习上可窥一斑。 法国人为啥不愿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