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长丰县丧葬风俗

管理员2020-04-08【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中国自古讲究“生有所养,死有所葬”。县境汉民聚居,土葬为传统的安葬方式,“入土为安”是人们的普遍观念。据史书记载,汉族的丧葬礼仪在周代已初步形成,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仪。县内丧葬礼仪大致可分为本期、“三天”、“五七”几个阶段。

  一、本期

  逝者咽气至安葬这段时间称本期,是整个丧葬礼仪最为重要的部分。期间程序颇多,礼仪繁杂。

  送终 逝者生命垂危之际,子女等直系亲属应尽可能地守护其侧,安慰、服侍,听取遗言,送终尽孝。

  装老 逝者咽气前,守候在身旁的亲属要拿出准备好的寿衣为其装老整容,抬到堂屋的铺草上。

  破窗遮红 咽气后,家人及时破窗遮红。破窗即将窗户纸捅破,谓放病、泄晦气;遮红即将室内所有红色的东西用白纸贴住,中堂扯下,谓鬼魂怕见红。同时,在死者手中放一麻杆,称之为“打狗鞭”;为死者“覆面”,即用草纸掩住其面部。

  披麻带孝 咽气后,子女们披麻戴孝,跪伏于地,放声恸哭。此时,在死者铺前置一瓦盆,为死者烧倒头纸。点燃“长明灯”。

  报丧 县内习俗,人死后族人会推选一二名有经验、有威望的“办东”为丧家办丧事。“办东”首先与丧家商量给亲友报丧,俗称“送信”。待至亲到齐,死者即可入殓。

  入殓 一般老人所用棺木,多为生前备好。入殓时,将棺木移至堂屋,棺下倒放两条长板凳;棺底垫好石灰、草木灰、纸钱灰等,再将死者遗体入棺,棺盖虚掩。

  入殓后,烧纸盆、“长明灯”移至棺木头前。门外设灵堂,供前来吊唁者祭奠。出殡前,子女们需守灵尽孝。

  丧期开始,会安排专人用彩纸扎制“绣球幡”、花圈、丧棒等。如果死者年岁较大(俗称“喜丧”),丧期并没有太多的悲哀气氛,一般死者女儿、女婿会雇来喇叭班子,吹奏至发丧。

  烧铺、关殓 时间根据阴阳先生(俗称“地理仙”)确定的发丧期而定,一般在发丧前一天傍晚。家人将死者生前衣物、被褥、铺草等置第二天发丧路上举行焚烧仪式,谓为死者送路。

  烧铺后返回即关殓。其时,揭开棺盖,死者亲友绕棺一周,瞻仰遗容。绕棺时忌哭泣,否则泪水入棺为不吉。

  当晚,丧家需宴请第二天“举重”人员(即抬棺者),并送毛巾、肥皂等物。

  出殡 出殡仪式复杂,孝子(一般为长子或长孙)要扛幡、举丧棒、摔瓦盆、斩鸡头;大女婿要抱纸篓、撒纸钱;“举重”者要扎杠、喊号子等。

  灵柩抬至安葬地,孝子先在挖好的墓穴内撒些钱币,在人们帮助下顶棺下墓。而后阴阳先生用罗盘为灵柩定好方位,众人给墓穴填土。

  墓土培好,还要当场举行一次祭奠仪式。人们在坟前吹奏、鸣炮、烧纸钱,然后按辈份尊长给逝者行磕拜礼。至此,出殡仪式才算结束。

  当晚,丧家一般还要酬劳在本期帮忙的“办东”、族人、“举重”人员等。二、“三天”

  县境习俗,从安葬之日起,要连续三天到坟前“送火”,谓之为逝者晚间照路、壮胆。

  第三天上午,家人和亲属有圆坟之俗。旧时,这天要到坟前培土、立碑、开沟、植树、祭奠等。现培土、祭奠之俗仍存,其余渐废。

  三、“五七”

  道家称“人有七魄”。人死后七日为一忌,直至七尽(即死后第49日)。相传“五七”(死后35天左右)时,五殿阎王最为凶狠,好动“下油锅”“上刀山”等酷刑,故“五七”祭祀需隆重,县境亦然。

  是日下午,亲友和家人需备糖果、酒、鞭炮等前往死者坟前祭奠。此后,死者百日及周年祭奠亦较隆重。

  建国后,在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衍进中,传统复杂的丧葬礼仪日趋简化。20世纪90年代,县境推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全县遗体火化率明显提高。在丧葬礼仪中,讣告代替了报丧,黑纱、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哀乐代替了撕心裂肺的哭丧,鲜花代替了纸钱……这些文明、健康的丧葬方式渐渐深入人心,“厚养薄葬”成为人们的普遍观念。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农村丧葬风俗农村丧葬风俗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