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如东马塘地区丧葬风俗
管理员2020-04-13【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东马塘地区的丧葬风俗非常庄严隆重,也极其复杂繁琐。传统民间根据时间,主要分为初终、收敛、送信、烧草、夜经、悼念、火化、高庙子、做七、回家、百日、七月半、出殡、脱孝、过周年、过冥寿等阶段,近年以来各地推崇“厚养薄葬”,相关流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第一天
初终
人在断气前,要把床上的帐子提前撤去,将病人抬至下垫稻草上垫席子的堂屋的地上(灵床),这是为不使人死后魂魄被天罗(帐子)地网(垫被)罩住,不能进入阴曹地府。子女要守在旁边,陪伴度过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人死后,要在死者脸上蒙上黄纸(毛丈纸),家人要将死者生前使用的枕头高置于屋顶,以提醒过往行人,主家有丧事。家中供奉的香炉要临时找黑布盖住,以防神灵相冲,堂屋西侧墙上钉挂一小捆黄纸。子孙切忌不得将眼泪滴在死人身上。
收敛
为尊重逝者,人断气后应尽快成敛,时间拖得越,尸体越僵硬,不利于给逝者整形和着装。收敛时,要在逝者的口中放入少许碎银、茶叶和糖,然后给逝者理发(马塘本地称为剃元宝头)、洗澡、穿寿衣,(主家要给理发师和帮洗澡的人包红包),给逝者洗澡前几把毛巾要由逝者的后代(孝子)负责挤。寿衣是逝者最后穿戴的着装,由逝者的后代一起出钱购买,以表示后代的孝心。寿衣上衣一般比下衣多两件,上衣一般为5套、7套和9套,俗称5领3腰、7领5腰、9领7腰。逝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小条布带。因为“纽”与“扭”同音,“扭子”有伤子之嫌,以带子代替纽扣,暗喻会带来儿子,后继有人。
寿衣的款式主要有唐装、旗袍、中山装和西装,一般年龄超过60岁的老者着唐装。寿衣穿好后,要放鞭炮、穿唢呐,由“帮忙”的人员帮助把逝者移至水晶棺材,并整理好着装仪容,再将水晶棺材抬放在两张高凳上(高凳腿上扎红纸),同时放炮吹锁呐,这个仪式称为“上置子”、“上停床”,然后在灵床前设供桌,一般要根据逝者后代情况准备几张桌子,主家在桌上点白烛、点香,灵前放一碗“硬头饭”(就是没煮熟的饭,一般是水烧开就将米放进去,然后使劲把水烧干),在桌前放拜垫(毛丈纸)和化纸盒(铁锅),帮忙人员负责提前布置灵堂,在墙上钉钉子拉铁丝,以备挂挽联和床上用品。
戴孝
穿孝即“尊礼成服”,逝者的子女及配偶要带重孝,披麻戴孝”,穿白衣戴白帽腰束白带手臂上带黑布孝套,孝子孝女要在白帽后缀钉麻片,男丁打白布裹脚,白帽男丁带三角帽,妇女用白布扎头。逝者的下一代都要着白袍戴白帽,其他后代要戴白帽,如果逝者高龄,有下四代“灰孙”这一代的晚辈,要着红色,以示后代繁盛“喜丧”之意。如果逝者的子女之前已经有孝在身,和现在的重孝有冲突,需要提前到前一个孝事家中脱孝后方可戴重孝。
帮忙
因为丧事操办牵扯精力非常大,而主家正处于悲伤之中,在如东马塘农村有一个互帮友助的传统,就是一家有事,大家帮忙。帮忙需要主家亲自上门请人,一般要请8个壮年男丁出殡时抬棺,还要请一些农村妇女帮助择菜、洗碗,农村丧事是大事,如东马塘民风纯朴,只要请上门求帮忙,绝对“回不起”,是不能拒绝的,要无条件答应。帮忙的人一般要选一个组长,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
赁屋
由于主家的房屋场地有限,办丧事时地方不够,就需要向邻居借地。马塘本地风俗,祭祀用品和悼念的客人是不能随便到别人家去的,因为那样会带来不吉利,主家就需要包红包,用红纸写一张赁屋告示贴在邻居家墙上,悼念的客人和一些祭祀用品就可以带到邻居家了。
送信
如东马塘又称为“把信”,孝子要着孝衣,倒夹伞头蒙着白布的伞,到亲戚家送信报丧。送信的孝子到亲戚家后,不能直接进门,要在门外喊门,等亲戚出来。见面时,孝子单膝跪地(父左母右,双亡全跪)向亲戚告知父或母在何事逝于何时,亲戚将其扶起,请孝子吃糖茶(客气的人家一般要烧三个或者五个蛋的荷包蛋茶),问清何时烧草、何时出殡。送信一般两个人,孝子要有人陪着,这是因为一是怕孝子悲伤过度昏倒路上,二是怕孝子到姑、舅家被责难,有人解围。
现在也有为了节约时间,提前打电话问清家中有没有人,告之因为亲人过世将上门报丧,有亲戚念及路途遥远,孝子家里事情多忙不过来,会请孝子不必登门,或者直接烧好糖茶煮好鸡蛋,以免孝子停留等待。凡接到丧讯的亲戚都要提前准备祭品,外地直系亲属接到丧讯后要立即赶回奔丧。
坐夜
灵堂是不能离开人的,马塘本地风俗,夜间要请人坐夜守灵,坐夜的人夜间不睡觉,在灵堂玩南通长牌,并负责在灵前点香换烛。
第二天
吊唁
吊唁活动分两天,第二天下午为亲戚参加,亲戚要据亲疏,请乐队或吹手,携三牲果品等祭品(马塘风俗称为祭桌,即准备猪肉、鸡、鱼皮、啤酒、糕点、水果,挽联、花圈、黄纸钞票、被具、鞭炮、香烛)去悼念逝者,丧主家要请吹手伴奏迎接,双方互相致响炮,孝子孝媳在路口下跪迎接,亲戚中最后一个人要将孝子孝媳扶起,然后至灵堂前祭拜,祭拜时,孝子孝媳要陪跪下礼,逝者的亲戚中的女性要进灵堂数着哭,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持毛巾劝止哭。祭桌供品要根亲戚隆重关系从东到西依次摆放,以族侄或娘侄居首。在死者灵前跪拜时,除孝子孝媳直接跪在地上,其他人跪在拜垫上。
理发
吊唁亲戚要理发、穿孝,孝子的头发要剪下留下一部分用红纸包下,给理发师发红包换理下来的头发,留作后用。
烧草
待吊唁亲戚到齐后穿好孝后,就进行烧草仪式,要在丧主家周边自家田地找一个空地,空地的风不能往丧主家吹,也就是家不能处在下风处,然后在空地用逝者生前用的席子搭一小棚,并准备黄纸、炒票、死者生前衣服一套(要拆去扭扣)和死者生前垫在身下的稻草(捆稻草打的结要解开)作焚化用,亲戚中的下一辈人每人领一张黄纸,孝子(提灯笼)打手电持哭丧棒在前,一起围绕空地走一圈,乐队随行伴奏,行至小棚前,亲人跪拜,放鞭炮、焚化衣物等,然后跨越火堆回至灵前,再次跪拜,女性亲人进灵堂数着哭。完毕后主家置宴招待吊唁的亲戚。
夜经
请和尚摆法堂,放焰口超度亡灵,一般丧主家请僧人念夜经,嫁出的女儿请僧人送三时系念经。和尚根据逝者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负责推算逝者回家、七期和百日,并列单贴于墙壁上按时烧化。主家提前请匠人扎纸库,僧人念化库经,并画封条。
第三天
吊唁
亲戚、邻居、朋友携祭品悼念逝者,乐队伴奏迎接,孝子在路口下跪迎接,孝媳在灵堂前下礼。主家偏屋设帐房,接受祭金,专职人员负责登记。
斋午饭
主家设斋宴招待吊唁的亲戚、朋友、邻居,乐队表演节目,并代主家告知逝者“回家”日期,斋饭不管丰盛程度,最后一道菜必须是豆腐汤,而且豆腐汤这道菜,在马塘本地,也仅仅在祭奠正日斋宴时专用,所以乡间有句俗语叫“几时到你家吃麻油豆腐汤”。
偷寿
如死者是高龄老人,马塘本地就有一个风俗,就是要偷拿一只碗回去,给家里的小孩用,以示吉利,称之为“偷寿”。现在因为饭桌上的碗都是厨师带过来的,丢失了不方便,丧家便要提前准备大量小碗,上面一般印着福禄字样,称为“寿碗”,吊唁的人在上人情帐时发一只寿碗。
打围
死者出门火化前的一个仪式,亲友们最后一次瞻观逝者仪容,向遗体告别,叫“看富贵”,吹手乐队围绕遗体和三张桌子吹奏。也有乐队会组织追悼会仪式,亲戚向逝者敬酒告别。
火化
火化时丧家都很重视,由乐队前导,八名帮忙人员抬着棺材在前(孝子要给抬灵人发红包),后随披麻戴孝捧着灵牌、逝者遗像,手执哭丧棒,打着手电的孝子、孝媳等穿重孝的直系亲戚,后随穿孝的其他亲戚。待棺材抬离堂屋后,关门在屋内燃放鞭炮,并在屋内贴福字。棺材出去途中,由孝子沿路撒买路纸钱,专人负责燃放鞭炮。丧家的亲戚、邻居在路旁设香案路祭,供水果糕点茶水,烧红纸包子,并包红包给吹手,名叫“拿茶”,送别逝者。沿路过桥时,由孝子喊亲人称呼,告诉其过桥了。
至火葬场后,持死亡证办理火化相关手续(死亡证需提前办理,经社区医院证明后至镇公安派出所办理),送逝者进火化间。挑选购置骨灰盒,挑选时要征得逝者侄子和子女的一致同意,然后将骨灰和孝子的头发一并放入骨灰盒,意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之父母”,愿陪伴逝者终身,以报答养育之恩。
返回后,将骨灰盒置于堂屋案台西侧,设祭品、香案,亲戚跪拜,吃糖茶和云片糕,以除晦气。
高庙子
仪式同烧草,所有参加烧草的人员必须参加。
晚饭
再次招待吊唁的亲戚,同时感谢帮忙的邻居,请邻居吃晚饭。晚饭后,吊唁的亲戚一般都不在主家过宿,也有平时不怎么往来的老人为安慰主家会留下来,但只要选择留下来就必须居住到逝者逝世满七天的头七仪式后才可以回家。
端饭
每天一日三时端饭供在骨灰盒前,同时点香化纸,并喊亲人“XX,吃X饭了”,将筷子置于骨灰盒上,结束后喊“XX,收碗了”,将筷子搁平,如同逝者还在家中。
烧七
相传,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头七
主家不邀请,亲戚主动送红纸包子和黄纸钞票上门,主家备宴,请和尚念经超度,扎纸库,下午三点以后祭奠,每次七都要比前一次七提前进行,将孝帽上麻片剪下一段,要求剪齐,同时每次剪下的要比上次剪下的长,剪下的麻片随钞票包子一起焚化。结束后焚化纸库。
回家
回家又称为“回煞”,在僧人推算日期的前日晚上置菜,主家请前期帮忙的人员吃饭以作感谢,待晚饭吃好后,熄灭炉灶,要求锅不动瓢不响。根据回家的天数,扎望乡台(梯子),一天一级,同时在梯子旁放手电作接引,在死者的床上按照生前样子铺好被褥,把死者衣服放在床中,衣服整齐,幻为人形,同时准备一只端菜的端盘,端盘里放置大米,将大米抹平,将五枚硬币平放在米上,文字向上国徽面向下,将端盘放置在死者的衣服上。在地上用黄纸铺路,从死者床前到梯子到骨灰盒到灶到厕所。然后在骨灰前摆祭品供奉,家人守夜,天明前撤供品。同日亲戚在家中摆祭品供奉,趟开大门,以便死者灵魂到家里来看看。
五七
“做七”中,五七和六七仪式较其他七数隆重,其中三七是侄子家的七。五七是主家的七,这一天,主家搭厂棚设斋宴,到亲戚门上邀请亲戚,请理发师上门,亲戚中除直系血亲外均应理发(过世时理过发的,这三十五天内都不可以理发),请僧人做道场,焚纸库,超度亡灵。男死者要送XX经,生过孩子的妇女死了规定要念“血盆经”为死者净身。要扎一座小纸桥由孝子捧着死者牌位从桥上渡过曰“渡桥破欲”。和尚念经过后要读抄写全部子孙名字的文意俗称“意旨”。
六七
做六七一般由嫁出去的女儿来娘家“献六七”,祭品由女婿家操办,由女儿家请僧人送经,六七头一天晚上摆祭菜,祭菜上插红绿纸花,孝子孝媳孝女孝婿着孝装,其中还有为亡父(母)“翻香碗”的仪式,就是将倒扣在供桌上的碗(碗内放有银元、铜钱、硬币、小银斧等,用红纸蒙住碗口),由孝子和女儿翻转过来,边翻边说“XX,我来帮你调(翻)身啦”。翻完香碗后,主家要准备金制或银制千金代斧,回赠给来献六七的姐妹,意为千千金代代富。香口碗内要包首饰或红包,说是香口碗不能白翻,在翻香碗后赠送首饰或红包。下半夜后就算是喜事,孝装要脱下来,到下半夜快天明时,还要“正香碗”,程序同“翻香碗”,仪式完成后撤下祭品,孝女孝婿理发,早晨吃过早饭,然后在烧完六七后,女儿们就要回去了,回去时,主家向她们各人赠酒菜和碗碟(马塘地区为一只淘篓,内垫红纸,放锅巴和剩饭,还要回一些祭菜和糕),回赠的物品还有给孝女和孝婿的帽子、被子、筷子、鞭炮,还有一只用红纸包扎着的捆着的硬币,如女儿多谁拿了回家跑得快谁就发财,女儿回家出发时,主家要升炮送,女儿到家后,要放炮,并在家中正屋右上角墙上把红纸包扎的硬币挂在墙上,挂得越高越吉利。女儿回家后,在终七之前,就不再去主家了。
终七
七七称“断七”,又称“终七”,七期之内,必须有一天正好是农历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称为“犯七”,如果没有,则要在终七日选择一个逢七的日子举行。七七无人吊唁,有断七不往来之说。孝子孝媳自行烧七,孝子孝熄理发(孝子孝媳在初丧理发后要过七七四十九天方再理发谓之留七头)。烧过七后,全家人离家出门,由亲友邀请到家里来吃饭,叫“出孝堂”,孝子孝媳在未出孝堂之前不得到亲友家去。
守孝
人死100天,要请僧人诵经祭奠,称为“做百日”。死后一年举行祭奠叫“做头周年”,此后每年纪念日叫“烧周年”。死后百日后的农历七月十五称为“过七月半”,第一个七月半称为“新节”。丧者之家春联第一年为深蓝色纸,第二年为黄纸,第三年为绿纸。
孝子孝媳和嫁出的女儿还要为死者守孝3年,实际上只要经过2个春节,戴孝的标志就是脚穿白布孝鞋,孝妇头饰白布孝花。重孝在身,平时要低调,不能高声,挑担时不能喊口号,吃饭时要南北坐,不能坐在尊崇的位置。待脱孝之日,所有原穿白戴孝的亲属都要到丧主家祭拜,然后焚化灵牌,丧主向各孝眷赠红布布围在腰间,称为挂红。
出殡
骨灰盒在家中供饭三年后,送去墓地安葬称为出殡,要提前确定好墓地,吹手伴奏,由女婿挑着祭品(女婿挑“千金担子”)到墓地,参加仪式的亲属每人准备硬币,死者的儿子入墓坑检视,然后众人往墓内扔硬币,称之为“富贵钱”,有硬币正好倾斜在坑底的,会特意捡上来送给小孩,称“斜钱”放在身边可以避邪。坟墓上方要倒扣一碗状的坟头,由死者的孙子抱放着在坟上,所以孙子的也称为“捧坟院头”的。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如东丧葬民俗之八大金刚
下一篇:商州风俗
随机图文
-
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结合“两学一做”进社区开展殡葬宣传
6月28日,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组织96000殡葬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到南岸区弹子石街道进行殡葬宣传,并到养老服务中 -
赣县客家丧葬习俗
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中原汉民的传统,如相信灵魂不死,重视福、寿、孝、丧礼讲究排场,特别重视风水等。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繁缛的葬俗首先来源于灵魂不死的 -
华北传统葬礼习俗,礼节虽多,一项也不能少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此话用在传统葬礼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众所周知,葬礼是人在世间的最后一个仪式,也是子女传承孝道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接下来小编 -
为什么头七是第6天烧纸?头七是第六天晚间吗?
只前在网上看到一些人询问,为什么头七是第6天烧纸,头七不是第七天吗为什么是第6天,头七是第六天晚间吗? 为什么头七是第6天烧纸 有头七之说,但是亡人的魂魄在第七天的时候,就会变的混沌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