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冬至: 这一天白天最短,这一天思念最长
管理员2020-07-16【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冬至到,吃水饺
今年的冬至时间为2017年12月22日00:27:53,农历丁酉年 十一月初五 星期五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起源 |
冬至的起源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 冬至节日 |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 冬至三候 |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冬至民俗 |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祭祀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图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
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 冬至饮食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时?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这里是否有你家乡的味道?
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
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 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 冬至养生 |
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要及时增添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依门赏雪冬至到,片片雪花似鹅毛。
一杯热茗暖心肺,诗情画意身边绕。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藏之终,生之始,
宜踏雪寻梅,长歌醉饮。
一念冬来,一念雪落
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
冬至,深冬的问候
落了谁的心间
安了谁的温暖
天寒素手冷,要记得添衣保暖
岁月匆匆,料峭又一冬
一年之末,最是想家时候
冬至日,给亲朋好友寄去问候
遥表一份牵念,道一声祝福
听一口乡音的温暖,感受饺子的温度
双耳不会被冬日咬断......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冬至,祝安康!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贵州布依族的丧葬习俗
下一篇:拉祜族有这样的丧葬习俗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重庆墓园墓地朝向选择六
一、男匪女淫地 1、重庆墓园的坟墓葬在山区,后边靠山是高山向前没有明堂,三十米之外又是高山,山头之水向坟墓扑来,这种水叫扑面水,家中出现男匪女淫。诗曰:为坟要见扑面水,女主淫邪男主匪。 2、坟墓朝南,东南,西南 -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精神境界”专题报告
4月6日下午,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叶贵本赴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作了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精神境界”专题报告。 叶会长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 -
渝北区殡仪馆召开2017年第二次全体职工大会
为及时传达渝北区民政局“2.24”日会议精神,2月27日,渝北区殡仪馆组织全体职工召开2017年度第二次全体职工大会。会议主要从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殡仪馆全面 -
水族丧葬习俗
黔东南水族实行木棺土葬。有三种安葬形式:一是随死随葬,就是不择时日随时安葬。这种情况一般是死者死时的日子不好或家庭贫苦所采取的,但不能当天下葬。二是择日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