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清明节的渊源
管理员2020-07-18【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下一篇: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北碚殡仪馆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红红脸、出出汗”成常态
为落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区委、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近日,北碚殡仪馆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冯大勇同志主持,9名支部党员全部到会。 -
下葬时需要注意哪些风水讲究?下葬的风俗意义
在中国下葬有很多风俗,而且各个地域的人下葬的风俗可能也都会有些不同。但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坟墓的风水更好一些,这样一来对于逝者的亲 -
土族的的丧葬方式是什么?
土族丧葬因地而异。互助地区多数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民和、大通地区一般都实行土葬。同仁地区的土族实行火葬,也有土葬的。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都要举行丧葬仪式 -
渝北区民政局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夯实殡葬管理工作基础
渝北区民政局于11月9日在重庆工职院渝北校区举办了殡葬管理基层干部“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培训。 本次培训特邀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彭友谊和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