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与赣南客家人的丧葬礼仪
管理员2022-04-10【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与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然而,关于与赣南客家人丧葬礼仪关系的论述,目前尚属少见。于都是赣南中部一个典型的客家县份,由于受周边客家县市的影响,这里保存和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县为例,就与客家人丧葬礼仪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从介绍于都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散居正一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于都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一、于都的渊源、派系及教义
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后期,沛国丰人张陵于顺帝时修道于蜀中鹤鸣山,自称是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1)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基本经典,传播五斗米教,标志着的创立。随后,广泛传播,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与儒、佛并列的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那么,是何时传入于都的呢?1992年新编《于都县志》说传入时间未祥。我们可以看看在赣南的足迹,也许能得到一些答案。东晋时,著名的理论家、炼丹家葛洪曾来到赣南,并在平固(今兴国县)结庐修道。清同治《赣州府志》有载:“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究览典籍,好神仙导引之法,尝过平固,见山水灵秀,结庐其地,凿池洗药,留诗曰‘阴洞泠泠,风珮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2)作为的一代大家,葛洪在晋代就在于都邻县兴国从事活动,这无疑会促进在于都的传播和发展。唐代,受到李氏王朝的推崇,其势力发展迅猛,地处偏远的于都县也不例外。同治《于都县志》记载了一位真人梁守朴的事迹:“梁真人,名守朴,唐时于县北斗山紫霄观学道。道既成,闻于朝,遣殿使持节来召”。但他不愿奉召,于是略使小技,“遂登木杪,接浮云而去。使惧无以复命,自刎山下。相传今祠祀北斗山神即使也。”(3)在于都的道观学道而成的梁守朴能名闻于朝廷,并施道法而致殿使自刎,由此可见在于都的发展程度。到了明代,更是名道辈出。如赵宜真,先好儒学,后“弃儒,从曾尘外者学道,初授清微诸法,闻张天全得长春邱真人之道,因又事焉,并熟金蓬头,金液内外丹诀,又师李全究白玉蟾之学。”(4)可谓是各派之集大成者。他在洪武年间定居于都紫阳观,修炼还丹,以道法为百姓服务,并广收门徒。他的弟子刘渊然、邵以正及其再传弟子喻道纯等都是名震京师,荷九重眷。刘渊然在洪武癸酉年(公元1393年)被明太祖召至京,见于便殿,赐号高道。洪熙间(公元1425年),封为“冲虚至道,无妙不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5)领天下事,赐二品银章。邵以正于宣德二年(1427年)召至京,七年(1432年)授道录司右正一,正统十二年(1447年)升左正一。景泰二年(1451年)赐号“守元冲靖高士”。后因奉旨祈雪有功,封“妙悟静虚宏济真人。”著有《忠孝录》、《名医纂集》等书。(6)喻道纯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召见便殿,授“体元守道悟法高士”。成化十一年,复封“安恬养素,冲虚湛然,演法靖化普济真人”,领事,赐二品银章。受统治者恩宠至极。(7)名道士的迭出屡现,促进了在于都的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派别,它们相互消长又相互融合。于都属于何派系?它又是何时从何地传过来的呢?就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于都协会筹办小组的几位负责人及刘石城、刘志文、张秀龙、曾金宝等几位道士,并翻阅了1999年于都协会筹办小组编写的《话说道士》一书。书中说:“道士分为五阶: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在我于都县范围内的主要是散居正一派道士,即在家道士。”既然道士主要是散居正一派道士,那么于都也属散居正一派了,这与赣南客家人宗教信仰的特点不谋而合的。客家人素有勤劳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尽管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信仰宗教,寻求精神慰藉,但是又不完全甘于消极颓废,逃离尘世。这种可以散居乡、镇、村的正一派既满足了他们精神有所寄托的心理需求,又符合客家人的传统精神,因而散居正一派能在于都得到广泛传播。
正一派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符录派系的总称。于都的正一派究竟是从哪一山传过来的呢?笔者所走访的道士,包括于都协会主要负责人张秀龙先生都说是从龙虎山传过来的张天师正一派。(据称以前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但在文革时期被烧毁,因此其传入年代、师承等问题尚需进一步考证。)这些道士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和道理的。首先,张天师龙虎山正一派自唐至明都受到朝廷的恩宠,领全国事。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册封了正一派的张陵太师,谓:“后汉张天师,教达元和,德宗太上,正一之道,幽赞生灵。”(8)促使了正一派在日后的兴盛。经过两宋期间十几代张天师后嗣的努力,龙虎山正一派终成为官方所指定的诸派首领,被视为正宗。元明时期,从第三十六代至五十一代天师,代代皆受到当朝皇帝的隆渥,皆被封为天师、真人或太真人,主领三山符录,掌管江南乃至全国的。于都自称是从龙虎山传过来的,等于说自己出身于名门正宗,故道士们自称是张天师龙虎山正一派,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依附名门的心理使然。其次,正一道适合于都客家人的民情风俗习惯,正如明太祖说正一道是“特为孝慈子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虽孔子之教明,国家之法严,旌有德而责不善,则尚有不听者,纵有天听,行不合理又多少。其释道两家,绝无绳衍纠缪之为,世人从而不异者甚广,官民之间,若有丧事,非僧道难以殡送。”(9)正一道以斋醮祈禳为职事,擅长于符录法术,形式简单易懂,内容迎合现实,这很适合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因而于都客家人容易接受并信奉正一道。最后,正一道的“三山”中龙虎山离于都最近。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在“三山”中是唯一与于都地域相同、距离最近的一山,这有利于的传播,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更是如此。关于于都上述来源的说法,也可以从同治《于都县志》得到一些印证。如“刘渊然,赣人,初为祥符宫道士,师陈方外,受先天正一雷法。”(10)名道刘渊然所受的“正一雷法”,正是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吸收了内丹、禅宗与理学,把传统的道与其相融合,并顺应内丹术兴起之趋势,学修内丹,改进符录道法而形成的新道法。这说明,至少在明初,于都中就有正一派了。
聚合标签:丧葬礼仪
有用+1! ()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碑文大全网,碑文网,碑文代写网杨在忠墓志铭
音容已杳 杨在忠墓志铭 一九四六年六月初三生于吉林通化,二零零七年九月初十卒于江西南昌。 一九七八年前家徒四壁,改革开放后白手起家。走汕头寻找出头路,闯 -
在重庆墓园中立碑的意义是什么?
在重庆墓园中立碑的意义是什么? 在重庆墓园立碑主要的意义是给祭拜的人留下指引,也有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和怀念之意,还有一些就涉及山水学说之类的,信则有,不信则无。 立碑的由来 对于埋葬亲人的墓地,一两代可 -
普米族丧葬习俗
在普米族的葬礼里,给羊子是最隆重的一个仪式。传说,在很早以前,一群恶狼为了报仇,拼命地追杀善良忠厚的羊子,把原先有一千三百只羊子的大家族,伤害得只剩下三只羊了。有 -
永川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文明治丧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城区文明治丧秩序,扎实推进城区文明治丧工作,2018年4月28日,永川区人大主任王志飞、副主任王建华、政协副主席魏智、马玉平带领部分区人大代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