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风俗殡葬风俗
民俗须知:头七是什么意思
管理员2019-08-20【殡葬风俗】人已围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喜事的习俗多,丧事的风俗也不少,就拿丧事来说吧!丧事的主要过程有报丧、磕孝头、入殓、送行、出殡等等。丧葬习俗的头七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民族文化里看看吧。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
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
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着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与“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该在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民族文化:哈萨克族葬礼风俗
下一篇:凉山彝族丧葬文化,你是否了解?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秦皇岛本地传统风俗文化
秦皇岛“死丧类”民俗 1、老人死后要儿子女儿要披麻戴孝,张九连灯,吹丧歌。 2、守灵时要在死者前摆一个猪头,一盘水果和一盘点心。 3、出殡时儿子要在棺材前打“领头环”,父亲去世由长 -
公墓墓碑刻字常见碑文格式参考
从古至今,我国对安葬的重视程度一直未变,尤其是南方地区,都有严格的要求,对于碑文的格式和书写都有一套完整的习俗留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公墓的发展,这方便的重视越来越弱了,目前大城市的各个公墓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格式 -
中元节,七月鬼开门
江南水寺中元夜, 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 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 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 不知归路欲如何 -
少数民族之朝鲜族的传统丧葬习俗
① 朝 夕 奠这是朝鲜旧式丧仪中莫亡人的仪式。祭奠时,要在灵抠前供餐、黄香、哀悼,结束时要面向遗体跪拜两次。如服丧三年,则每月初一及年节,均要换穿丧服,祭奠亡人约灵位,仪式领航,并且从正月初一至十五,不能出门,重庆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