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素笺细语寄天堂之中秋之思

管理员2020-02-1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又是一年中秋月儿圆,去年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那精神矍铄、辛勤劳作的父亲还活着。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今,今年的中秋却是我们父子阴阳相隔、天地人间、无缘相见的日子。那真是: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屈指数来,我的老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82天了。去年的中秋长假,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老家。回家的初衷:一是与老父亲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二是帮着大哥秋收,尽快使一年的辛苦换来的丰收成果粒粒归仓。去年的时候,我父亲已经是85岁高龄的老人了。在我的眼里,耄耋之年,父亲身体很硬朗,父亲耳聪目又明,父亲满面皆红光;纵然干活很辛苦、很劳累,但父亲依然神采奕奕、谈笑风生。为此,我很是骄傲与自豪!

  每年中秋节前夕,在北方的广大农村,春秋两季是庄稼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秋收大忙季节里,大哥与大嫂在田间地头忙活着,而老父亲亦在家打里照外,更是忙的不亦乐乎。秋收之时,在大哥家里的打谷场上,你看:那一垛垛刚刚收割回来的谷子,黄橙橙的堆得半人高,摆了好大一长溜。为了切下谷穗子,父亲要把它搬下来,再解开捆谷子的腰子,然后一个个把谷穗剪切下来,最后再把捆好的秸秆码放的整整齐齐,就是这样的农活父亲要重复干上七、八天。这是因为大哥大嫂顾了地里就顾不得家里了。所以在整个秋忙时节,家里院落的农活几乎全靠老父亲一人承担。由此,丰收的果实里也有父亲的负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谷子切完后,老父亲又开始了下一道农活的工作。你再看:院子里一堆堆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那是大哥一车车从田地里拉回来的,为了节省地方儿和凉晒,老父亲又要把它们码放成一排排、一行行。每当你走进那一个个农家小院,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家家户户满院子的玉米,或横或竖、或房上或院内,到处是金闪闪、黄灿灿、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那真是喜欢煞个人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晚秋的风越来越大,天气逐渐变冷了。老父亲披着棉袄,柱着拐杖又开始了打葵花,先寻找一根小木棒,然后席地而坐慢慢敲打葵花饼子,葵花籽就刷刷地掉下来。父亲就是这样不顾腰酸背痛、一天天敲、一日日打,直到打完为止,颗粒归仓才放心。这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啊。

  毋庸讳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试问有多少人还记得勤俭这一优良传统,有多少人还在勤俭节约着?又有多少人在反思着,在行动着,又都做了些什么呢?在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们是很难想象农民的艰辛与不易。由此,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要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又有多少和我父亲一样的人们的辛勤付出,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多少物质能源和多少人的心血与劳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永远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饭桌前约束自己、教育子女的金玉良言与座右铭。

  可惜父亲一去不复还,去年的12月12日下午2:30分,父亲悄悄的去了,赤条条的来又赤条条的去,他老人家没有带走任何一片云彩。如今,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虚无缥缈而又人人厌恶的世界里,父亲是否还在辛苦劳作?今年的中秋我们一家是否还回老家?中秋临近,每每回忆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以及父亲不仅力所能及帮助大哥家里拔草喂羊、看家扫院;而且在秋收农忙时节,他老人家一边打场晒谷、一边捡豆拾穗,重复着岁月的日出日落。老父虽然历尽苍桑岁月之风蚀,但那种既使佝偻也要向上的背影,一刻也不停歇地在这农家小院里辛苦劳作、往来穿梭……

  父亲生前那一幕幕音像、一帧帧画面此时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眼睛为之而湿融,我的内心为之而感动。啊,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他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亿万中国农民的代表与缩影吗?

  我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农民朋友和我的父老乡亲们的艰辛与不易。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我要向我父亲一样的农民朋友们致敬,我要为我父亲一样的农民朋友们喝彩!!!

  【2012年9月18日中秋节前夕】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忆黎先生

下一篇:中秋籣园祭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