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我与黎老

管理员2020-02-1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第一次看见黎老师是在师兄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那时的黎老师的身体依然硬朗,虽然没有过交流,但黎老的学者风范给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我与黎老真正认识是来到华厦工作以后,这时黎老身体已大不如前了,但黎老依然非常密切关心我们的教学工作:对我们的培养方案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细心地为环境专业学生安排课程;去年黎老还坚持给09级药检的学生开专业英语的课程,学生听后兴奋异常,至今黎老上课的情形历历在目,当时的黎老师连站久了身体难以负荷,学生们知道黎老师身体不好,给黎老搬来靠椅,强烈要求黎老坐着讲,黎老在感谢之后,依然坚持站着为学生讲课,依然坚持不拿话筒,依然为学生板书,看着黎老师不时用手撑着讲台,那时的我,感动莫名,一个老学者的人格魅力从那时开始深深地烙在一个年轻老师的心上。

  科研上,黎老来华厦之后还是坚持带着师弟,为他设计实验方案,时不时把我也叫上,记得我们申请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时候,黎老从实验室的设计、中心的研究方向到语言措辞都给予了详细的指导,记得黎老去年去美国之前还跟我约好回来再讨论大气监测的方法比对问题。

  虽然我聆听黎老教诲的次数不多,但黎老师每次都能够很深入很细致地为我解惑,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是:只有技术才是永恒的。黎老每次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说:你看这样行不行?缜密的思维,清晰的思路中闪烁着智慧的光,黎老诠释了学者的真义。

  黎老走了,我惋惜没能像其他师兄师姐在青岛得到黎老的指导与教诲;我惋惜早前没有一有时间就跑去办公室烦他,没能再挖出些好想法;我惋惜我们身边少了一个幽默的智者……

  黎老仍在,我知道我上课不可能坐着,我知道我以后上课不会用话筒,我知道有时间我要多学习专业技术……

  黎老走了,黎老仍在……

聚合标签:优秀祭文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