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素笺细语寄天堂之祭祀父母

管理员2020-02-14【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2012年8月31日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十五。提起“中元节”,这对于一些人来说,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并不陌生,但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了解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其实,中元节就是所谓的鬼节,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说到“中元节”,说句心里话,我也不懂,我故去的父母也不懂。因此,我不得不告诉我的父亲母亲,因为他们是文盲,一生见不多识不广,听到得却更少。且容我慢慢为他们照本宣科:「盂兰节」俗称「鬼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相传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道教来说,是日为「中元节」,则为地官赦罪日,佛教则称之为“盂兰节”,传说由农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中元节的由来,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被称为 “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而佛教称 “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

  “中元节”这一天,岂不知有多少失去亲人与朋友的人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去祭拜他们的亲人与朋友。说来我很惭愧与不孝,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农历七月十四去给我的父亲母亲上坟祭拜。为什么说惭愧呢,这是因为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将近40年也没有给母亲上过几次坟。小的时候不谙世事,长大以后工作在外,所以给母亲年年上坟的事那真是断断续续,一直无法延续下来。我的父亲是去年12月12日离开了人世,按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说,父亲的坟是新坟,所以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我给合葬的父母的新坟去上坟,聊表我多年未给母亲上坟的未尽与愧疚之意……

  因为工作忙的原因,我想给父母上坟必须快去快回,我所在的市区距离老家百里之遥,所以选择驾驶轻便快捷的摩托车回去。8月30日(农历七月十四)早上6:30分,天刚破晓,晨光熹微,我驾驶摩托车向着百里之外的老家开始进发。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好久没有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浑身有一种神清气爽、空气清晰的感觉。我举目远眺,只见天边群山巍峨、浓墨重彩,雾似轻纱、美轮美奂;近处秋风萧瑟,山林尽染,美不胜收。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好一幅春花秋实、黄花似金之美景。令人忧伤的是:马上回到了老家,又回想起父亲逝世后那情那景以及即将面对山中那阔别已久的父母的坟茔……

  一边想一边看,不知不觉经过了一小时又十分的路程,我到达了父母的坟地并与大哥会合,此时已经7:40分。我看见父母坟地的周围白露沾草,寒露袭人。遍地葵花朵朵像一张张笑脸欢迎我这个带着离愁别绪的脸。我不顾露水打湿裤管、泥巴沾满鞋底儿,怀着无比悲酸的心情,深情地为父母大人的灵位和三爹的灵位上香、点烛、各种点心、时令水果西瓜香蕉葡萄;烟酒饮料应有尽有。每人一套衣服、各种面额的钞票一应俱全。一番香烟缭绕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在与父母道别转身离去时,我心里明白,人死如灯灭,祭奠虽然是一种形式,但是我们必须按着传统与风俗习惯走下去。

  安息吧,我的母亲!安息吧,我的父亲!我的一声声呼唤,在美丽的家乡、在纵横的沟壑、在深邃的山涧、在空旷的田野久久回荡、回荡……

  【写在2012年8月31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一种爱的穿越——

下一篇:情感透支1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