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祭文:永远在一起
管理员2020-03-2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噩耗 2009年4月22日,我正在写稿,三哥上网,打出四个字:爸爸走了。我没反应过来,忙问:走哪儿去了,哥没回答。顷刻间,全身的血液冲向大脑,世间万物变了颜色……守灵 第一时间飞回北京,肃穆的灵堂看不出是往日明媚的客厅。烛光轻摇,天地沉静,今夜是我守灵;鲜花满地,香云缭绕,父亲在镜中微笑。我的心,滴滴淌出鲜血:爸爸,您不孝的女儿回来了,求您,抱抱……亲朋 姑姑来了,姨妈舅父们来了;出拐杖的老战友、坐轮椅的老邻居也来了,几乎全国的亲朋都赶往这里。冯正霖部长接到消息,放下一切工作来家慰问,他说:“胡老是我的老师,我这点本领都是跟他学的……中国的国道都是他一手划的呀!” 父亲热爱他的事业,他能背出全国3000多个县和每一条县级以上的公路,我们从小爱和父亲玩的游戏之一,就是把手指随便往地图上一放,让站在远处的父亲说出手指下按住的是什么地名。姐姐说,就在两天前,父亲还为无人继承他的绝技而遗憾。 父亲结交广阔,恩泽天下,他25岁那年,路遇逃难重病乡亲,因身无长物,遂取下新婚戒指相济。父亲一生待人如此,难怪有吊客一进门即伏地哀嚎。 父亲中学时,曾与六位抗日同学义结金兰,其长兄,原国防科委文化部长李蒙的遗孀杜轨已行走不便,这位坚强的“老八路”女战士在写给妈妈的唁信中称父亲为“对我比对亲嫂子还亲的好兄弟”。李伯伯辞世19年,父亲每年去拜望长嫂。她写道:“福久和你对人总是那样的真挚和亲切,即热情又平易近人,这也是东北人的特点。看了福久的生平,使我更多了解了他的方方面面,他对国家的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还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级干部,可他却是那样的平常和蔼,没有一点官架子,他的品德高尚,可亲可敬,我钦佩之至……”缅怀 天崩地裂的巨变对一个欢乐家庭的打击是无以言表的。 妈妈又在唱“When we were young”了,这是父亲教她的第一支英文歌曲,她颤抖着高歌:“you told me,you loved me……”全家呀,泪流成河…… 每一位亲人都在精心照顾彼此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60年没写过一首诗的二哥忽然成了诗人,有时日出三首;姐夫天天以泪洗面,悼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第三代也在一夜间忽然长大,他们呵护长辈,出力出钱。侄儿在灵前挥笔填词:“祭祖父——曲寄《江城子》世间最苦悲斜阳。先人殇,后人伤。孙儿不孝,难侍百岁长。耳畔又闻谆谆诲。梦未醒,泪惶惶。为家为国一生忙。毅而强,慨而慷。孝忠仁义,偿子孙满堂。耋老仙山含笑许。儿孙旺,福久常!——孙儿志航代孙辈六人叩颂”告别 4月28日上午,父亲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胡福久大人千古”的横幅下是友人赠的挽联,上联是“德彰高风显华夏男儿本色”,下联是“才奉睿智绘神州大地新途”。母亲的花篮上写的是“生前厚德心无愧,死后清名口有碑,福久安息吧!”其中的含义只有我们做儿女的才懂。父亲生前曾蒙冤,后经昭雪,如今获最高礼遇,母亲是告慰在天之灵。另一侧是我们六兄妹的花篮,挽联是姐姐写的,上联为“慈爱仁德厚高风福佑家祠”,下联是“刚正廉清纯亮节师范后人”。还有多少感人的挽联呀,怎么记得完?逸人亲题亲裱的对联挂在礼堂入口,精深工整,上联:“胡公仙逝福撒人间天地久”,下联:“故翁神懿祉拨寰宇日月长”,横念:“胡福久,故祉长”。花篮、花圈摆不下,只好叠起,连休息室里都是;父亲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李晓部长在鞠躬,抗美援朝的老战友们在致敬,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好人们哪,排成队,都来给父亲送行了。 我试图以记者的素养客观地报道,但竭尽全力,仍不能自制冷静地描述当时的景象。我只能说,哀乐回荡,哀声震天,无数双泪眼对着泪眼;我只能说,父亲非常的安详,就像平时睡着了一样;我只能说,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儿孙们撕心裂肺跪了一堂…… 89朵玫瑰花瓣带着我们的爱和泪水随父亲去了,父亲的音容笑貌与我们永存……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安溪:一朵傲霜怒放的菊
下一篇:祭慈母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远行的383天------沉醉在你的那片海洋
妈妈思念难忘的仔仔,岁月匆匆,转眼间你已离开了383天了,但你依然留在妈妈的心中,不曾真正离开。时间带走了妈妈的健康和容颜,但仁慈地把妈妈对你的不舍和思念留住 -
(十九)别了2016"永别了可爱的女儿睿睿"
别了2016"永别了可爱的女儿睿睿"别了2016"永别了可爱的女儿睿睿"在过1夜,2016将成为历史,迎来的将是崭新的2017。昨天,已成过去;今天,终是定局;今年,即将结束;明年 -
清明节旅行的3大禁忌,你注意到几点?
清明节旅行的3大禁忌,你注意到几点? 文·三条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千 -
清明节三峡游记
瞿塘峡、 巫峡、西陵峡统称为“三峡”。在《水经注》中对三峡的记载,“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过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