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乡土,一个尴尬的存在
管理员2020-05-10【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一年一度春节后,网上都难免多了许多“返乡体笔记”,大多感叹乡村的衰败,故园的崩塌,一些专家就觉得这是娇情---城市没有亏待你,你却老怀恋乡村;你既不愿呆乡村,却传播愤青式的伤感负能量!而我觉得当下情境对游子一族而言如何感伤都必有其深刻缘由——也不排除一些人显摆进城优越感,多数人为何面对乡村“泪流满面”?——那是因为对故土“爱得深沉”!人毕竟是有灵性的生物,不象一块石头从山里搬到城里那么简单。
我们现在似乎都象一个孩子,不满于乡村的贫困,赌气逃离也好,奔向理想也好,事实上我们象浮萍一样漂在了外头,有时在进退两难间总是潜意识地期待「娘家安好」,还有另一个地方可以作为退路,若连这退路也堵了,心里就难免发慌。
好象在哪看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如何享受荣华富贵,而是落难了有地方可以逃避……”外漂一族在城里除了暂且能赚些钱外,许多人并未感到安全,手停口停,生计是脆弱的,当故园面临崩塌,深感这最后的港湾走向消亡,内心的苍凉非局外人能感同身受。
怀恋、牵挂、期待是游子对故乡的几种感情,怀恋是因为一种童年记忆,牵挂是因为故乡有老幼的亲人,期待是因为也许有朝一日告老还乡。有时我也怀疑作为外漂一族,我们是否太过见异思迁呢?---吃着城市的碗里,看着乡下的锅里,用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我们就象有了婚外情的男女,都市女郎是诱人的却未必贴心,乡下村姑土气却踏实纯朴,或象是《人生》中高加林面对巧珍与黄亚萍的情感处境,暂不论其世俗对错,它必有其产生的缘由。青年农民如今若是在乡村,面对城市的诱惑,就难免产生了“村外情”。而对于进城打工族,哪怕如今已在城里买房定居,大多人还是难以摆脱“故土情”。此情彼情,自古难全,这大约就是城市化之痛吧。
虽然许多人对故乡的贫穷心生凉意,想尽办法在城里买房,不少人也一副“誓不回乡”的豪迈,但大多数的人并不希望故乡沦落,也许就是源于这种“婚外情”的心理(总是希望旧情人也过得好吧),为自已在漂摇不定的都市留条后路,哪天都市对我们不友好或抛弃了我们,我们还能回“旧情人”那儿去疗伤。
我对那些决绝地拆掉乡下的房子搬进城镇的乡村人总是心怀可惜,我亲见许多人拆掉房子的旧料几千块钱卖掉,看着那些残垣断壁,心里发酸!也许那房子在经济上真的不值多少钱,但我以为无论如何是一处祖居,未必适合作身的居所,但却是心的居所。有一次遇到一中学同学,他已进城买房安居了,他老家乡下都已搬空,很多人都拆了房子,可他坚决不拆,隔段时间就去看看,修修漏雨,防止它朽去,我对他的情怀十分感佩!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30年后将有一大批人返回乡下》,也许是一厢情愿,但我以为是一种可能,或也是未来必然的需要。
植物学上有一种压枝的繁殖技术,从母株上分出枝条压在土里,一段时间后生根发芽成为新的植株。城市化就家那只压枝的手,一枝一枝从母株分出,看起来目前己成就扉然,都市一片绿意,许多人看似已经安稳扎根。但目前我们是否强壮到足可以断了那根枝条了呢?也许都市的一个小小的风浪就足以让我们连根拔起……
只要乡村的衰败是现实的,回乡体都是不可回避,但从长远看,这世界终将城市化,也并非坏事,但在游子一族扎根茁壮前,必将在很长时间里(甚至几代人)需要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
土地与祖居在,根在,土地与祖居亡,根朽!当乡村彻底败落,也许就意味着人生来路的灭失。“农村是越来越不行喽……”是许多人的嘅叹,只是时下对游子劝慰“节哀顺变”似乎也为时尚早---这就是目前我们所处的尴尬情境。
本文发表于《秦岭印象》文学双月刊(总第16期)
高世麟(2016.03)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聚合标签:节哀短信
有用+1! ()
随机图文
-
重庆石桥铺殡仪馆告诉你丧葬的文化礼仪
丧葬文化。邵老师说话,而不是一个葬礼,墓地,墓地,所以怎么办?我认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我们的文化,交响乐团的文化是不一样的。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
墓葬制度的演变
战国时期,墓葬制度除陪葬品有等级区别外,墓的外观也开始出现等级变化。我国先民最初的墓葬为“不封不树”,即不堆土也不种树,这样常常出现找不到先人落葬处的窘事 -
远行的480天-----六一追忆伤痛的记忆
妈妈的仔仔,今天是六一,妈妈的思绪又回到了你的童年,那些妈妈和你相依相伴的日子,妈妈多么的留念啊,都是妈妈的错,没有一直珍惜你,都是妈妈不好啊,那么早就离开了你, -
花圈挽联范本
哀思花圈002 花圈挽联范本_重庆殡葬网 花圈挽联范本 花圈挽联范文 花圈挽联集锦 挽联:挽母亲联 疾劳早夺慈母命 悲风难诉儿女情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滋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