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蓟县民间的丧葬习俗
管理员2019-07-17【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蓟县民间的丧葬习俗
王旭建搜集整理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繁琐,讲究封建礼仪。新中国成立以后,蓟县各级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农村建立公墓,以减少占用耕地。1969年建火化场, 1975年以后,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蓟县的丧葬习俗也随之变化。六七十年代,破旧立新,大部分习俗或取消或淡化或由新的习俗取代。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逐渐恢复了一些习俗,并且融入了现代内容。这些习俗的发展变化,在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送终,长辈在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长辈在临咽气时,晚辈能守在身边,也叫“得济”。
更衣,死者在咽气之前弥留之际,家人为其脱下旧衣,更换寿衣。寿衣有的在死者生前就准备好了,或自己做或子女做或找人做。也可到寿衣店购买。用白线扎腿,白线的根数与死者年龄相等。后来演变为用麻批儿扎脚。大概有多挽留死者之意。
打狗棒,用秫秸棍等材料做成。共5根,供桌上的碗里插3根,死者衣袖各放1根。
支客,也称“大了”、“支宾”,是操办丧事的总指挥。在举办丧事期间统领派找落(读lao去声)忙人,分配活计,招待客人,主持丧礼,支配喜钱,安排酒席、临时采买等多项工作,总支客下面还要有小支客,小支客形同小组长,是伙夫、端菜、洗碗、倒酒、打杂等项活计的小头头,小支客直接向总支客负责。现在基本上各村都有专职支客,也有村干部兼任的。支客男人居多,但也有女支客负责接待女客人的。
会计,也有称“先生”的,一般由2—3人组成。设帐桌、账本。负责整个丧事过程中的钱物收支、记账、书写挽联、供条等。由死者子女提供钱款。丧事结束后,公布账目,当面向东家交代清楚钱物,如子女多的还要负责分配钱物和分担债务等。丧事过程中,所有开支都从会计处领取。会计必须做到账目清楚,收支平衡。
落忙人,一些村民得知死人后,主动前来帮忙操持丧事,有时由总支客找来,称之“落忙人”,一般都是自愿,并且不要报酬。
报丧,也称“送信儿”、“送话儿”。人咽气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顺序为先通知死者娘家人,然后通知其他亲友。随着通讯的发展,现在也有改用电话通知的。送话人到死者亲友家,一定讲清楚死者咽气时间、火化时间、出殡时间等。
灵床,也称“床排子”,用门板或床板,搭在两条长凳上。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供桌香案,摆供品,点长明灯(在碗中放豆油,灯捻,点燃,直到死者被抬走前不能熄灭)。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
烧导头车,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导头车”。
送纸儿,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到村头小武庙祭祀鬼神,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儿”,也称“报庙”。后来没有了小武庙,就在村头用4块坯或砖搭建而成。孝子捧的香逐渐取消了,酒也用水代替了,同时烧完纸,用水浇灭,防止火灾。导头纸连送3遍,也有送7遍的。每次吃饭前送1次纸,直到送行之前。
吊纸儿(即吊唁),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儿者多为女性。一般都不在死者家中吃饭,随来随走。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现在逐渐用花圈取代了烧纸。
命纸,用纸剪成,挂在死者家门口。一般由扯孝人剪或在寿衣店购买。命纸的数目比死者实际年龄多两条。
讣告,旧时称“批榜”、“殃榜”。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讣告
1
上书“故严亲先考,生于×年×月×日,因××医治无效,于×年×月×日辞世(或寿终正寝),享年××岁。泣告乡里。×年×月×日。”母亡,讣告上书“故慈母先妣,生于×年×月×日,因××医治无效,于×年×月×日仙逝,享年××岁。泣告乡里。×年×月×日。”现在一般还要在讣告中简要介绍死者生平,并写上:“谨此,代表全体孝男孝女对乡邻们表示感谢”,还要注明死者子女、晚辈的姓名等,顺序: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讣告一般由会计书写。
扯孝人,由2—3位中老年妇女组成,负责为死者子女、晚辈及前来吊唁的亲友制作、发放孝服、孝帽等。
孝服,死者的嫡系子孙,披麻戴孝(县内满族,不披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披麻。死者有曾孙时,谓之“白喜”。曾孙戴孝,鞋帽上有红布条。持供品吊唁,近亲给孝袍、孝帽各1件,远亲给孝带1条,男人系在腰间,女人系在头上。死者儿女穿孝3年,父母双亡,其鞋为全白,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间,儿女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后来披麻演变为用麻批儿系在腰间。孝服,死者儿子的必须缝好,其他人可以披在身上,事后还可以做它用,以减少浪费。孝帽,死者孙子、重孙子辈的要戴红布条,并且可以从孝帽上分出辈份来。女的不带孝帽,带塔头。
供品,前来吊唁的亲友,要到帐桌交份子钱,过去交几元钱,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都在100元以上,也有上千元的。会计要认真记账,并开好领孝条儿,亲友凭此条领取孝服。除去交份子钱,还有带供品的。供品分为全供、果供、酒供等。死者妈家一般带全供,包括:猪头、整鸡、整鱼、馒头5个、米饭5碗、水果5样、菜5盘。在家中摆就是5样,上坟时摆供就应该是4样。有“人五人六、神三鬼四”一说。在家中认为死者还是人,没有变成鬼。果供,一是指点心供,二是专指大女儿带的果供,是一种用面粉做好蒸出来的工艺品,上面雕塑着各种人物等,底大上小顶部有花儿,一般自己做或到市场购买。也有摆猪头供的。所有供品都要清楚地记在账本上,会计还要写供条,一式两份,一份挂在灵棚上,一份放在供品上。也有亲友送帐子的,应该挂在灵棚内显要位置,并写明送帐子人的姓名、与死者的关系等内容。
纸活,用秫秸、纸等材料糊制而成。包括一楼二库(即一座楼,包括保安等,两座钱库,旧时称金银库)、纸车、纸马、纸人、摇钱树等。现在又增加了用纸做成的彩电(天堂影院)、冰箱、汽车、花圈等。都是些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办丧事时,可以欣赏到蓟县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享受,只是很快就变成灰,怪可惜的。纸活还包括幡杆(也称“招魂杆”)、哭孙棒等。幡杆由死者大儿子在出殡时手持,老坟地用白色,新坟地用粉红色。也有满堂幡的,儿子、侄子都持。哭孙棒由死者的孙子、重孙子手持。
棺木,没有实行火化前,一般要用棺木,也称棺材。棺木的大小、厚薄不等。富户所用棺木多以松、柏木为料,穷户所用棺木多以柳、杨、杂木为料,棺木前刻有“寿”字。贫苦人家也有用苇席埋葬的,富户人家年过60岁就准备棺木,穷人家或暴病而死的,在人死后才开始做棺木,叫“赶热活”。实行火化以后,使用棺木的习俗就成为历史了。
守灵,人死当天夜间,一般由村里找来胆子比较大的人看守灵床和尸体,称之守灵。守灵人一夜不能睡觉。要看好长明灯,随时加油,不能熄灭,还要看好供品,防止猫、犬偷吃。
打墓子,也称打坑子。第二天上午,由4人进行。必须一次呵成。
开光,开光在死者妈家人到场,火化车到来之前进行。一人手持棉球蘸香油,听着另一个人念。念哪点哪(死者五官)。“点嘴公,饮琼浆,点鼻公,闻清香,点眼公,亮堂堂,点耳公,听八方。”旧时开光在盖棺之前进行,现在在装纸棺之前进行。
入殓,未实行火化前,人死后第二天中午或晚上进行入殓,也称成殓。先铺棺,然后死者由孝子抱头,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围塞棉花、草纸,死者衣袖放2个面饼、1个九
2
连环。盖棺前,家人为死者开光。然后由继承人将棺盖钉死。全家痛哭。现在取消火化,以上程序也随之取消。
向遗体告别,火化车到。开始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先女后男,最后孝子孝女。撤走供桌、打狗棒、打发饼子等。
装纸棺,长子抱头,侧身抱,其他儿子抱腰、腿等部位。撤走灵床。把死者装在纸棺,送上火化车。亲友、孝子跪在车前,行礼。吹鼓手奏乐接、送。一般吹鼓手乐队由4—6人组成。去火化场的路上,由死者的姑爷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撒路钱儿。
进灵棚,火化回来,死者长子抱骨灰盒放入灵棚中。摆上死者照片。摆上纸制童男童女等纸人。摆供,儿子准备的鱼、鸡要放在离死者最近的位置,头朝里。妈家的供摆在正中,其余摆两侧。
接祭,就是接供。一般在下午进行。设两张桌子。一张放牌位,上书:“严父(或慈母)讳×××之位”,一桌放供。孝男孝女跪在牌位前。送孝衣给送祭者穿上,然后站在供桌旁。先接妈家的。平辈可并行走。如供多,可分多人接。
磕岁,死者女儿在灵前行磕头礼,谓之“磕岁”,磕头数目比死者实际年龄多两个。一般都是大女儿磕岁。也有几个女儿接力磕的。这种礼节,消耗体力,有时磕岁时,行礼者坚持不了。现在也有用行鞠躬礼代替的,的确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送行,有送老人西行,一路走好之意。吹鼓手先在死者屋内吹奏,转一圈走出来。然后孝子再进去转一圈,拉着扫帚,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的旧衣服,端着灵牌,前往小武庙迎接亡魂。吹鼓手奏乐,所有吊丧者均绕庙转3圈,呼死者上车。把灵魂(送纸时放在庙中的纸)取出,推到小庙,后将命纸、旧衣及纸活焚烧,孝男孝女解开麻结烧掉。孝子大哭,亲友北面行礼,孝子答礼,谓之送行,俗称“接丧”。送行时,还要带些水洒在燃过的灰中,以防火灾。
行典(读去声),孝子孝女跪在灵棚内,男左女右。亲友们依次行礼,现在新老结合,磕头礼,鞠躬礼都有,随着悲哀婉转的乐曲,主持人抑扬顿挫的指挥,亲友们在行礼中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敬仰。亲友们行礼时,主持人不断喊着:孝子谢!孝男孝女磕头表示感谢。最后孝男孝女行礼。
灵棚守灵,第二天的守灵任务由死者的姑爷们来完成。
丧事时间,有3天,有5天的。现在一般都是3天,并且按死者咽气时间分为大3天、小3天。
念喜歌,死者年龄较大,也应视为喜事,所以有念喜歌的习俗。旧时,有的人端着盆、瓢等,进门到灵棚前,唱一些夸赞老人、儿女孝顺的歌词。也有打着竹板、拉着二胡唱的。东家送给念喜人一些饭菜、烟酒等做为答谢。现在发展为民间艺人展现技艺的舞台。有的带着各种乐器,包括电子琴、架子鼓、音响设备等,就和专业文艺演出差不多。还有的搭建临时舞台,请人表演节目,有评剧选段、影调戏、流行歌曲等。基本上都是悲哀的曲调,如杨三姐告状哭灵、大出殡等节目。死者的家人和亲友可以点节目,同时付给演唱者一定的费用,表示感谢。使一些没有正式职业的民间艺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出殡,又称“发送”,指埋葬死者的礼仪。目前蓟县农村大部分还没有建立骨灰堂,基本上还是实行火化后土葬。出殡仪式一般在第三天进行,有的在上午,有的在下午,县城附近的农村一般都是上午举行。出殡时的排列顺序为:纸活儿仪仗队、吹鼓手乐队、孝子仪仗队、棺木(骨灰盒)、女客。吹鼓手乐队到死者屋奏乐,孝子持招魂杆在屋转3圈。抬出棺木(骨灰盒)到门外。吹鼓手乐队奏哀乐,死者长子或其他继承人在棺(骨灰盒)前摔碎孝盆(摔盆时妈家人还要拉一把,有“妈家拉一把,又使牲口又使马”的说法),扛起幡杆。长媳抱罐,其他子女亲友紧随其后,缓缓走向墓地。过去棺木有8人抬、16人抬、32人抬、64人抬。现在改用汽车。出殡时,男人走在前面,妇女坐车在后,死者的姑爷沿路撒纸钱。
3
在过桥,路的拐弯处还要烧纸,可能有为死者缴纳养路、过桥的费用之意。有身孕的妇女不能到墓地。用纸做成的飞禽、走兽、摇钱树、阴阳宅、童男童女等须成双成对,由男孩送到墓地,用以陪葬,现在增加了用纸做的有现代意义的纸活,有些纸活逐渐用花圈取代。死者的外甥举灯走在纸活仪仗队的前面,蓟县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歇后语。送葬路上,抬棺者放棺休息时,儿子跪在灵前,哭声不断,直到重新抬起为止。家人、亲友还要点吹点唱。
下葬,到坟地后,先焚烧随葬品,后落棺入穴,长子埋第一锨土,其他人则埋土成坟,招魂幡插上坟头,入土为安。埋土时,要拔幡3次,意为“拔幡3次,节节升高”。新坟地女的不准进。
拜框,在埋坟时死者的儿子、姑爷磕头,谓之“拜框”。
道喜,埋到一半时,给姑爷道喜,姑爷掏钱。埋好后,看阴阳宅的、吹鼓手、杠房的人,依次给东家道喜,东家掏钱,表示感谢。家中的花圈摆在坟顶,其余的都随纸活烧掉。
抢财土,下葬时,儿媳们均抢墓前一把土,俗称“抢财土”,相传谁先到家谁发财。跑到家里,把土放在炕底下。现在这种习俗逐渐淡化。下葬仪式结束后,如是下午出殡亲友就可以回家了,如是上午出殡,亲友们还要回来吃饭。
孝子拜饭,出殡的当天中午,亲友用饭期间,孝子们要到各桌敬酒让饭,谓之“孝子拜饭”。
酒席,办丧事的酒席,根据死者家中的经济条件而定。一般有八八席、十二八等,也有家庭困难的大锅炖肉,炒几样素菜的。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席面的内容增加了海鲜等高档菜。有的到大饭店订制酒席,款待来客。
谢支,丧事结束的晚上,东家一般要请支客和会计等人喝一次酒,名叫“谢支”,意即感谢支客之意。
圆坟,死者埋葬第3天,亲人到坟前祭祀,谓之“圆坟”。儿子们起早儿到坟地用秫秸7根,横三竖四插在坟上,谓之“为死者插房子”。一般都早去,有“早瓦房、晚草房”之说。早饭后,死者儿女、亲友到坟地,为坟头重新填土,谓之“圆坟”。
五七,老人死后每7天一祭。一七、二七、三七、五七的头天晚上在家门口烧纸,四七不烧。五七时祭奠规模较大,家中儿女均到,在坟前烧纸、烧花(4—6盆)祭奠。死后60天的头天晚上烧船,一般由死者女儿准备。
百日,老人死去100天,谓之“百日”,儿女均到。上坟摆供烧纸。供品有米、菜、水果、肉、酒、烟及死者生前喜欢的物品等。
周年,死后1、2、3周年,均举行仪式,儿女亲友持烧纸、供品等到坟前祭奠,设酒席款待亲友,谓之“办周年”或“做周年”。
信奉佛教的人,丧事有所区别。死者咽气后,不准穿衣服,儿女亲友不准哭,不准烧纸。死后24小时内念佛。全吃素。直到火化车来,才为死者穿衣,亲友才可以哭。
4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上一篇:丧事礼拜讲章 人生的需要
下一篇:丧葬文笔先生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讣闻范例
哀思花圈004 讣闻范例_重庆殡葬网 依昔旧年流水 却不见故人离中秋节只有两天了,他想下河弄点鲜鱼改善生活,一去不回 ◎逝者:谢防震 ◎终年:32岁 ◎性别:男 ◎籍贯:山东单县 ◎追思人:其深圳的友人 -
写在虎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
亲爱的老爸:春节即将到来,您是儿女和晚辈永远的牵挂!您温馨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好的希冀和鼓励!您一定要吃好、喝好,看看喜欢的书,尝尝蒜香口味的花生,一定要快快乐乐的!希望 -
穿过波士顿雪郊(郑敏先生诗作)
雪,挤进来又被风扫出去这样渴望遮住穿过冬林的灰蛇长路,它的铅色的脸,焦虑的车擦过雾中的冬林它只剩下大张着的嘴拧着的手臂祈求的姿态无声的呼喊刺痛耳朵这些沉寂的 -
远行的279天---下元节的等候和坚守
丽丽仔仔宝贝:妈妈有5天没有给你写信了,可坐在电脑前,思绪却总是很零乱。妈妈只能等叔叔睡着了,妈妈方可静下心来和仔仔诉说,今天又是一个纪念你的节日“下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