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山东章丘圣井街道刘家村的丧葬风俗
管理员2019-07-17【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山东章丘圣井街道刘家村的丧葬风俗
山东济南章丘圣井街道刘家村邢家庄在城子崖遗址南侧,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章丘地区形成了一套别有特色的风俗礼仪。文革后,风俗习惯交以前简化很多。丧葬风俗同样如此。我父亲黄朝刚先生,自山师退休后,直到去世,从事红白理事会工作,根据他老人家的口述,总结如下。
邢家庄位于章丘西部,文革前,邢家庄有三日丧、五日丧、七日丧等。现在一般实行三日丧。所谓三日丧,是从人死之日算起在第三天出丧,将死人埋葬。我总结的就是三日丧(习俗的特定方言,不知其本字,用同音字代替)。
一、第一天,停灵、封门和成服
丧礼的第一天,主要的活动是停灵、封门和成服。人死之后,停灵之前,还要请人来帮忙。变服之后,则要烧斜线. 老人病危时,子女及亲属尽量守在床前,能在他(她)咽气前沐浴,(其实就是用毛巾擦一下身子,有图省事的就是擦脸)男的理下发,女的梳下头,洗一下脚,最好在他(她)咽气前以最快的速度穿好寿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得记。如果赶不及,也要尽快更衣。不然等到人死后尸体会变硬,再换衣更难。“送老衣”一般是蓝袄、蓝裤、单鞋,咖啡色也可以。包括单衣、夹衣、棉衣、棉袍,其件数用单数,不用双数,忌用兽皮、毛料及灰色布料。旧时,男穿宫绸袍褂,蹬黑帮白厚底靴,戴红樱帽;女上氅下裙,头戴“包头”或“凤冠”,脚穿石青缎蛇盘
兔锈鞋。穷人多穿不起氅,但必须穿裙,有“娘们不穿裙,打不起旋风”之说。在老人临终前,要通知舅家人在场。如老人临终时,闺女没在场,必须要首先通知的,死者绝气后,口中还要放入一枚古铜钱,叫做“口含钱”。在给死者穿好寿衣后,把死者咽气后烧化的锡箔用纸包好,放入死者手中,最后再给死者手中放上打狗棒(同打狗饼的做法相同,只不过做成了棒形)。
“倒头”(即死)之后,先找一个街坊,由他领着孝子去请人来帮忙,即报丧。这个孝子不一定是长子。请人时,孝子不能进人家的大门,只能等在大门口,由引领他的人进去喊:“给您磕头啦”,这家人便知道是死了人,主人走出来,孝子便跪在门口磕一个头。这家人便得出人去帮忙,请来帮忙的人重要的有主丧,“记帐先生”,是负责丧事期间的用度支出,并设有“帐桌子”,此外,还要有两个懂得丧葬礼俗的人,一男一女,相当于丧事主持人,称“主事的”,其他人则是帮忙刨坟、抬棺材、做孝服等。旧时,孝子在人死之后要去村东的三关庙里“送浆水”,提着水桶,到土地庙里烧纸。在丧事期间,每天都要去。现在没有三关庙,也不再“送浆水”了。请人之后是“停灵”。一般是北屋(家里的正屋)。在屋子里对着屋门的地上东西向平行放两根长凳,凳子上放门板,称“灵床”。上面一般还要铺上死者用过的褥子或被子。然后,将尸体移于此床,移时,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媳妇女儿抱腰,其他儿子帮忙,嘴里喊着,“爹”过梁了,主事的将秫秸横在屋梁上,当尸体到屋梁下,用刀将秫秸揽腰砍断(刀放在屋门口外),大喊一声,“过梁了”,孝子赶紧将尸体架过梁来,放在灵
床上。“头南脚北(房子北屋南北距离小的就头西脚东)”脚的两侧,各有一块用黄纸包住的土坯块,支住脚使之不歪。如果死者是女的,头部则要盖一“五灵大手帕”,黑色,长方形,画着五个或三个蹲佛。男的则戴帽子,用白纸盖脸。在灵前摆一小低桌,放“福罐”,在葬前一日三餐每顿饭象征性地往罐里少装点,戴孝的每位孝子先大后小都装,意为死者准备路上的吃食。下葬入材时将这个罐放到坟里。放长明灯,也叫引魂灯,用碟倒上食油,用棉花搓成稍粗的线作引子,点燃后直到出殡不许熄灭,这就需要及时往灯盏里倒油,一旦被风吹熄,马上点着。不能间断熄灭。再就是灵桌子上供有死者的牌位(显考X公讳XX府君之柩位),用白纸糊成,还有香,香不能断,一直点着,供菜。以及一碗“倒头饭”。“倒头饭”包括“捞的饭”和一个“打狗饼子”。“捞的饭”是一碗小米干饭,由“捞饭的”(一般是两个女的)用碗盛一碗小米,放入锅中略煮即捞在碗里,两碗饭扣在一起,将上面的碗拿掉(放在灵床边),这碗饭叫到头饭。剩下的饭汤倒在一个盆里,放在灵床下,每到一个时辰用碗舀一点倒在灵前,嘴里说:“奠浆了”。“打狗饼子”,圆形,比碗口略小,四个,半熟,用一双筷子从中间串起斜插在放在小米饭上面,白面制成。里面有一撮头发,七个“枝荆”(音筋,轻声),即酸枣树上的刺。据说,死者灵魂去西天的路上会碰到狗,扔之以饼,狗吃时,枝荆扎其嘴,头发缚其舌,灵魂于是得以通过。在灵桌上,“打狗饼子”中央还要竖着插一双筷子再斜插在倒头饭上,“停灵”后,是“封门”,把家中所有门上、门框上贴上长方形的白纸(长约20 多公分,宽约10 公分)。如果父母
仅一方去世,不能把门全部封严,而要留着上门坎不封,家里每扇门都是这样。贴时男的正八字,女的到八字。“封门”之后,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三年之后才可以贴对联。如果死者还有老人在,则不能“停灵”,只能停放在他的床上,有孙子的可以停灵,但不能“封门”,其他则相同, 大门口挂上提头纸,叫“搭提头”。男的挂左边,女的挂在右边,一岁一条,有几辈人剪几截。然后是“吃服”,又称“变服”,即孝子们按其身份穿上孝衣。孝衣由女性“帮忙的”做成。一般来说,死者的儿子戴“白相帽子”,两层,两角,后面有麻编成的“麻辫子”,帽子上还有“孝弹子”(棉花绒做成)。如果死者是其父亲,“孝弹子”在帽子左边,是其母亲,则在帽子右边。腰间扎有“白扎腰”,即用白布做成的腰带(父母仅一方去世扎腰一长一短,父母都不在了扎腰两边一样长)。其鞋用白布包住,称为“覆鞋”,鞋面中间的白布缝起一道褶子,称为“明其脸子鞋”。如果父母都死了,鞋全部用白布包住;只死一个,则只包住前半部分。死者的侄子、孙子戴的孝帽子为单层、两角,没有“孝弹子”,也没有“麻辫子”。侄子要扎“白扎腰”,孙子不扎。鞋面中间的白布没有褶子,无论死一个还是两个,白布只包住鞋的前半部分,侄子包的部分稍大些。死者的女儿头披“搭头布”。“搭头布”用“麻辫子”系在头上,前面缝上一块三四指见方的白布,盖住前额,为“孝帘子”。所有女孝子都披“搭头布”,女儿的最长,儿媳妇、侄女、侄媳妇稍短,并且是用白棉线系住的。死者的女儿上身穿“白褂子”,下身穿“白裤子”,脚覆的是“明其脸子鞋”。与儿子相同。一般死者的儿媳妇、侄女、侄媳妇穿“白裤子”,“白褂子”,儿媳妇的
鞋与儿子、女儿相同,侄女、侄媳妇的鞋与侄子同。此外,如果孝子结婚不超过一百天,无论男女,都不能覆白鞋、戴白帽子、穿白色孝衣等,一律用深蓝色的布代替。变服后,就开始准备“烧斜线”。“帮忙的”要准备两捆杆草(谷秸),一捆叫隐身草,将杆草的下面叶子去掉,根数是一岁一对,天一堆,地一对,一个儿一对,一个女一对,用烧纸缠在中间用麻皮子捆住烧纸,多的分成两捆,捆在一起,放在死者的一侧,分男左女右放置。另一捆“烧斜线”时用,准备好之后,再由“帮忙的”将一把椅子搬在大门外的西南位置,将杆草放在正对大门的路中间,然后长子媳妇用衣襟兜着一些麸子,依次进入“停灵”的屋,男的正转在外(逆时针),女的倒转在内(顺时针),围着灵床和灵桌子转三圈,长子媳妇将麸子撒在死者身上和地上。转完之后,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也要撒麸子),依次走出,一直走到大门外,围着杆草转。此时杆草已经用火柴点着。转圈时男的逆时针方向,在外圈,女的顺时针方向,在内圈,长子媳妇边走边撒麸子转完圈时撒完。死者的长子则站在那把椅子上,手持木棍指向西南方向,喊:“爹(或娘),上西南,”,喊三遍,为“指路”。喊完之后,从椅子上下来,此时其他人也已转完三圈,于是长子领头,仍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依次进家。,孝子进家后,由帮忙的用土将烧着的火扑灭。
烧完“斜线”之后,主丧和帮忙人到丧家先给死者吊丧,等相关人员到齐后,询问老人临终前有啥吩咐,准备花多少钱(俗称大办还是小办)、排几埋,现在都是三天,也有两天的、孝子想不妥的,主丧再根据家庭情况,本着穷儿不可富埋,富儿不可穷葬的原则,作
下补充,经商议定好方案后,孝子交给主丧现金若干,让他全盘考虑统筹安排。再商量报丧,孝子说亲戚朋友的名字住址,主事的人安排人撒谏,就是报信,以前有柬(谏的格式见下),现在一般是口信,给闺女家送孝报丧,找灵棚,安厨房,招待亲戚本家和邻居吃喝等。民间称这一情形是:“家有万贯由别人说了算”。安排完后,主丧的领着长孝子到舅家磕头报丧。死者的女儿便回婆家报丧,回家后,先给公婆磕头,再给妯娌磕头,有婆婆领着给族家各家磕头,回到家后,给天爷爷磕头,出家门后才能变服,回娘家必须哭着进出村庄,报完丧立即返回守灵,婆家人女眷开始买纸去祭奠。儿媳妇的娘家人接到信后女眷也必须去祭奠。外甥接到信后必须立即去祭奠,不用买纸,只在灵前哭祭,后陪灵。未出殡前,棂前一直要有人守护,叫守棂。严防猫狗等活物跳在棺材上。儿子、媳妇要跪在门口内,见第一次来的帮忙人就磕头,有祭奠的也要磕头。此后这一天就没有什么事了。
二、第二天街邻居吊唁、献菜
第二天,街坊邻居,同村的女眷吊唁。一般几个人一块,年长的拿一个传盘,放四碗菜,都拿着烧纸,到灵前祭奠,到后,主事的把菜摆在供桌上,长子媳哭着过来跪下磕头。来人将儿媳扶起,主事的把每人的纸放在纸箱里,把打好的烧纸点着,来祭奠的人开始哭,烧完纸后,主事的说节哀,都停止哭声。祭奠的人说几句客气话后离开。一天祭奠的人不断,孝子不能离开。
“献菜”是人死之后第二天的主要仪式,在太阳落山后进行。献菜前先要入殓,将死者装入棺材,现在火化就免了。如果死者的丈夫
(或妻子)已死,献菜之前,请他(或她)回来坐席。菜做好之后,在停灵的屋前摆上一张大方桌(此桌也称“灵桌子”),摆上死者牌位。然后男孝子们去庄外,长子手端传盘(一种长方形的木盘),走在前面,传盘上面摆着他的牌位,正面朝里,到庄外后朝着先死者坟地的方向跪下磕一个头,齐声祷告:“爹(或娘),来家吧,来家坐席”。然后起身,长子在前,依次往回走,此时牌位要翻过来,正面朝外。女孝子们迎在半路,跪下磕一个头,然后跟在男孝子后面。到家后,将牌位摆在灵棚的灵桌上,正面朝屋里。这样,灵桌上便有两个牌位,男左女右,先死者正面朝里,后死者正面朝外,现在从简,不用再去请,直接在一个牌位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牌位格式见下)。
然后是“献菜”。“献菜”时,女孝子在屋内守灵,男孝子在搭起的灵棚内守灵。灵棚旧时用薄(高粱秸编在一起,一般盖房顶是用)打起,家庭富裕的用青布为幔,现在用出租的一般都租赁。灵棚前中间放供桌,左面铺放杆草(谷秸)孝子跪在上面守灵,灵桌上后面中间有牌位,前面中间放香炉,两侧放烛台,前面放酒杯。献菜时,一个站棚的站在桌子右侧,侄辈跪在灵桌左侧的杆草上。孝子跪一行在灵桌前,长子(长子不在世由其子代替)在中间靠前一步,众孝子按大小昭穆排法,孙辈在孝子后,跪成一行,按支昭穆排法,长支中间。长子手托传盘,放胸间,站棚的(司礼)把菜放在传盘上,长子将传盘举过头顶,同时说爹或妈(都去世了都说上)赴席了,献菜了。站棚的把菜摆在供桌上。直到把菜献完,菜一般四四到底。献菜
后,众孝子伏地大哭,站棚的说节哀,众孝子磕四个头后起身到杆草上按大小跪成一行,这时开始接受祭奠,街坊好友如果参菜吊唁,不必哭着进来跪下,只须站在桌前举香,奠三下酒,磕四个头,伏地哭两声即可,现在简化了,一块参灵,举四个恭即可。随后,主事的读恳单,也就是所有人的分工,孝子磕头,将恳单张贴吃去。
三、第三天亲朋吊唁,出丧
亲朋好友吊唁,死者的娘家(或丈人家),女儿的婆家,儿媳妇的娘家等亲戚抬着大食盒来吊唁。食盒中盛着菜,一般是四干、四鲜、四个碟子、四个中碗、两个大件。也有比这多的。另有一个“拜匣”,匣中有一块“披布”,一块“手帕”,是哪个庄的食盒就把东西给谁,比如,是大女儿婆家来的食盒,这两样东西便给大女儿,等等。还有人情钱、一刀纸。食盒抬到家门口之前,男孝子们已跪在屋门前的灵桌子的左侧,一个男主事的站在桌子右侧。女孝子在屋里。一个孙辈在门口端纸盘,门边放一个鼓。食盒抬进门,帮忙的接过,把桌子上原有的菜撤下,将食盒里的菜摆上,菜有一定的摆法,如四鲜在前,四干在后等(现在都不带菜了),站棚的便喊:“请某某庄的客”。来客把烧纸放在纸盘里,端纸盘的孝子,敲一下鼓,灵棚的孝子开始哭,站棚的接过纸盘中的纸放在桌子下的纸篓里。来客从大门口哭着进来跪在桌前大哭。站棚的喊:“请了”,客人哭一声后站起来,作揖(这是吊丧),跪下,站棚的把用白纸包的筷子(当香)举一下,站棚的接过去放在桌子上,再递上酒,奠三次酒(可以是空酒杯,也可以装上水),磕四个头,站棚的喊:“请了”客人站起,
站棚的喊:“谢”客人面向孝子作揖,(最大的孝子是平辈作揖,是晚辈拱一下手,是长辈,跪下磕头)孝子向前跪爬一步磕头。站棚的,喊:“谢祭客了”一个孝子向前一步,磕头,第二天也不用去谢祭客了。喊:“让客了”,待客的喊:“请了”把客让到屋里喝水(这是行祭,旧时吊丧行祭两趟,现在一趟)。至亲的外甥、女婿等,带上孝帽等到灵棚陪灵。如果是舅家来人,则在离门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下,办事的领着孝子,去磕头,磕头后舅家人才来到门前,吊丧行祭。如过来的是女客,把纸也放在传盘上,端纸盘的孝子敲两下鼓,女孝子大哭,纸端到屋里,女办事的接过纸放在灵床下的纸篓里,长子媳和那庄的女孝子磕头,办事的烧纸,女客大哭,如果是至亲女客从大门一直哭到屋里并在屋里陪灵,一般的客就到其他屋里喝水。现在一切从简,都不带菜了,只带烧纸,行丧、吊唁一趟。
吊唁完毕,撤去桌子,开始给死者“净面”。由长子端一个碗,里面放酒,另一手拿一块棉花蘸酒,给死者擦脸,边擦边说“爹(或娘),净面啦,净面朝佛啦”。擦三次,喊三遍,每次用一块棉花,擦一次扔掉一次。盛酒的碗放在棺材头部下面的地上,碗口朝下,里面放上钱,起棺时要砸这个碗。谁砸钱归谁。之后,死者的女儿拿一朵棉花,放在死者身上,说“栽上花,种上花”,儿子拾起来,说“富贵荣华都留下”。做一次即可。然后由女主事的拿一绺麻,在棺材内转几圈,边转边说“左丝右麻,挽上下辈好头发(或下一辈子好头发)”。说三遍。办事的领着孝子,男的在前女孝子在后给舅家人磕头,叫请娘家人。舅家人跟着到灵前看看,哭几声,至亲的留
在屋里准备送丧,男的到外面准备送丧。做完之后,是“封材口”,即盖棺。帮忙的将棺盖盖在棺材上,男主事的站在棺材头部右侧,用锤子砸一下棺材即可。这是因为现在实行火化,大家不买棺材了,封材口之后,必须用绳子捆结实。过去封材口,是用钉子把棺材封住。大喊一声“封财了”。现在不用砸钉子,只需砸一下棺材。棺盖上还要盖上“旌布”,旌布”是死者的女儿送的,是大小与棺盖差不多的一块红布,上面用毛笔竖行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讳某某某之灵柩”等字样。各屋的灯都打开。准备出丧。
出丧,一般在下午一点左右。具体包括“上路”、“舍捞”、“起棺”、“留财”、“埋葬”。
先“上路”。男女孝子们每人手拿一根点着的香,用烧纸抱着下段,一路哭着,嘴里说着“爹或妈上西南了”。办事的准备好一把椅子,次子将桌子上的牌位请到椅子上,长子上香,然后,长子在椅子后面,次子在椅子左面,三子在椅子右面,三个儿子架着椅子,嘴里喊着:“爹或妈上西南了”。(若一个儿子就端传盘,上放死者排位,如有先死者,也要将其牌位放上。)男孝子在前,女孝子在后。帮忙的搬着另外一把椅子,拿着棍子、先到村外准备好:椅子放西南方向。孝子们一到,把放牌位的椅子摆好,冲来的方向,前面放上供菜,孝子跪在前面,长子祭奠完毕,站在办事的准备的那把椅子上,手持木棍指向西南方向,喊:“爹(或娘),上西南,”,喊三遍,为“指路”。喊完之后,从椅子上下来,办事的便点着烧纸(此外,如果有扎的纸牛纸马,也在此时烧掉。纸牛、纸马由女儿送,死者是男
的送纸马,死者可以骑在上面;死者是女的送纸牛,可以替她喝脏水) 长子把牌位扔到火里。于是孝子们便围着转三圈。仍然是男的逆时针方向,在外圈,女的顺时针方向,在内圈。转完后,领头的带着孝子往家走,仍是男在前,女在后。孝子们齐声痛哭进家门。
“舍捞”,“捞饭”时剩的米汤,把它倒入一水桶,如果没有米汤,则由帮忙的去井里把水桶摆一下,接着提上来,一般都有一点水,再放上一点碎馒头,即可。如果这时不能立即舍捞,必须提着,不能放在地下,直到舍捞时直接递给孝子。由长子提至大门外,棺材往哪个方向走,便将米汤朝哪个方向泼去。泼完之后,转身哭着回去,跪在屋门的左侧。(舍捞之后,水桶可以随便放)。
然后是“起棺”。男的主事的将奠浆的碗拿在手中,站在棺材头部右侧,用封棺材口时用的斧子将碗敲碎,同时喊:“前后噢,起!”帮忙抬棺材的就同时将棺材抬起往外走。女主亊的将一个箅子上面放豆腐片四块映在门槛下,灵从下面经过。男孝子们在前面先走出大门,朝着棺材跪下,长子前面放着一块石头,上面扣着一块瓦,下面放着灵棚里的各种费纸、提头,办事的将纸点着,长子将瓦拿起来,凹面朝上,摔在石头上,称为“摔瓦”。同时棺材也抬放到灵车上。摔完瓦,男孝子便站起来回身朝前走,棺材在中间,女孝子在后面,披着“披布”,“手帕”(分别由其娘家或婆家准备)。边走边哭,一直送到庄外。办事的拉一男孝子到女孝子前跪下给女客磕四个头,办事的大喊:“谢女客”。男孝子将孝帽子摘下来,女孝子将“披布”“手帕”以及“搭头布”都摘下,就回家去。回家时女孝子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河北丧葬习俗巡礼
随机图文
-
柬埔寨版清明节——亡人节
亡人节在柬埔寨,非常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都是用来追思亡灵、祭拜先人的,只不过柬埔寨是一个非常信奉佛教的国家,所以亡人节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柬埔寨是一个信仰 -
晚辈对长辈挽联怎么写
高节亮风万古存 晚辈花圈挽联的写法讲究 1、挽联鼓号以后距离地面20cm左右,花圈左为上联,右为下联。以画圈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右面是上联。 2、要注意调节字的问 -
不孝儿悼母亲
终生的愧,为人子女未能床前尽孝。苦命的娘亲终狠心抛下儿独在人间受苦,人生之最哀,如今阴阳两隔,眼泪哭干嗓子失声犹不能表达失去娘亲之痛,慈母音容犹在,养育之恩历 -
挽师长联集锦 挽老师联集锦,通用挽联
哀思花圈010 挽师长联集锦 挽老师联集锦_通用挽联 _中国花圈速递网 教育英才功不朽,宣传马列死不休。 为国育才曾尽瘁,案积芸香存手泽。 想见音容云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