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郑敏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管理员2022-02-2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1979年,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家、诗人汉乐逸(LloydHaft)特地到在北京访问时特地拜访了郑敏,就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十四行诗等问题向她请教,两人成为至交。19汉乐逸在其主编的诗歌卷《中国文学简介:1900—1949》诗歌卷(ASelectiveGuidetoChineseLiterature1900–1949,1989)中指出郑敏诗歌采用了自由诗、半商籁体、全商籁体的形式,“也许这显露了冯至对这一形式在汉语中的成功应用的影响。”郑敏的后期诗歌则展示了“包括美国二战以后诗歌在内的技术影响更为广泛的领域。然而,从主题上来说,其前后诗歌有着更多的连续性。”汉乐逸以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见长,他在2000年的专著《中文十四行诗:形式的意味》(TheChinesesonnet,meaningofaForm)中,把郑敏发表于1991年的十四行组诗《诗人与死》共19首全部译为英语,并作出高度评价:“这一作品与现代中国诗歌中‘组诗’这个诗歌类型的关系,它超越了十四行诗的形式局限,表现出与大多数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与‘诗人’相呼应的是中国诗人的命运主题,或者说是新中国知识分子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主题。”汉乐逸的英译诗《诗人与死》难度较大,需要处理中文十四行诗体转换为英语十四行诗体过程中的特殊形式与音韵、节奏的关系。汉乐逸是向英语文学界介绍冯至、卞之琳、郑敏等中国现代诗人的汉学家之一,尤其对中文十四行诗歌的研究富有卓见。
2005年,屠岸主编的中英对照《郑敏短诗选》(SelectedPoemsofZhengMin),作为“夕照诗丛系列”之一,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选收录了汉乐逸的英译诗《诗人与死》,其余为米歇尔(Michael)和冯索(SuoFung,音译)的英译诗10首:《流血的令箭花》(TheBleedingCactus)、《心中的声音》(VoiceofMyHeart)、《发生在四月昏暗的黄昏》(IthappenedonADarkEveninginApril)、《我从来没有见过你》(IHaveNeverSeenYou)、《如有你在我身边》(WereYoubyMySide)、《狭长的西窗》(TheWestWindows,LongandNarrow)、《魔术师掌上的鸽子》(ADoveonaMagician’sPalm)、《深秋的林地》(ForestinLateAutumn)、《海底的石像》(StoneStatuesattheBottomoftheSea)、《黎明》(Dawn)。这是迄今为止出版的郑敏诗歌的唯一的汉英双语单行本。此外是日本汉学家秋吉久纪夫(1930—)在1999年日本本土美术社出版的日语版《郑敏诗集》,收录郑敏诗的日译本108首,并附有郑敏的序言、译者的评论、访谈录和编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承接40年代(现代主义)与80年代(后现代主义)二个时期的女诗人,郑敏的诗歌地位逐渐得到认可与巩固,其代表作逐渐翻译成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也包括法语、日语、韩语、瑞典语等),选入海外重要的中国现代诗歌合集、中国女性诗集或中国文学作品选集,并出版了英汉双语本、日语单行本。郑敏的名字出现在各种中国现代诗歌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论著中,得到了恰当而积极的评价,其诗歌地位得到提升;此外,以郑敏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女性知识分子的独立形象,也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另类”的可能。
二、20世纪70—80年代:郑敏在学界的评价与定位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出版诗集《九叶集》,“九叶派”复出,学术界重新认识20世纪40年代以穆旦、郑敏、袁可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1980年,留美后返港的学者钟玲发表《灵敏的感触—评郑敏的诗》(载香港《八方》1980年9月第3辑),提及她如何发现郑敏的一段经历:“1971年,美国诗人KennethRexroth(王红公)与我合作,英译一本中国历代女诗人集。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由美国的图书馆里,找到了抗战时期崛起的女诗人郑敏的作品,即1949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版本。当时我惊喜交集。喜的是,在海外竟能找到这三十多年前的版本;惊的是,这么出色的诗人,我在台湾由小学念完大学,居然听都没听过她的大名。我们把郑敏与冰心、白薇,及台湾女诗人林泠、夐红等的诗,都译成英文,收在那本集子里。”钟玲高度评价郑敏:“她诗中感触的空间和层次,不是静态的,也非用于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而是倏然的,跃动的,常有意想不到的转折,带着读者跃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郑敏之所以能够进入钟玲的视野中,这与钟玲作为女诗人、译者和学者的身份有关,她不仅特别关注、译介中国现代女诗人的作品,同时也敏锐地把握了她们的写作特点,善于在中国诗歌传统的谱系中,确立各自的文学地位与诗歌特色。在70年代中美文化隔绝的冷战时期,她对郑敏的挖掘与认知无疑是深刻而超前的,也可以看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不同审美取向。
聚合标签:优秀祭文
有用+1! ()
下一篇:空欢喜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祭恩师庹公文——吉首大学儒学会全体同仁叩首
2015年5月2日,恸闻恩师仙逝,海内同悲,天地失色,讣闻始至,九内学子衔哀致诚。纷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先师庹公之灵。 曰: 呜呼我师!天丧予!天丧予!擎天失柱, -
清明节填土,推迟了一天
本来打算今天带小子去添坟,小子大了责无旁贷,可是民间说法今天初一,日子不好需要添坟铲土的方向,否则会有不吉利风水最大的天坑说法,于是我和孩子姑姑沟通之后,决定 -
曹操撰写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曹操亲笔经典祭文赏析
哀思花圈008 曹操撰写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曹操亲笔经典祭文赏析 中国古代祭文是中国文体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多以那足可令人意奔神骇、心惊骨折的 -
农村去世通用挽联集锦,通用挽联
永记慈恩 农村去世通用挽联集锦_通用挽联 _中国花圈速递网 1 陇上犹留劳迹 堂前共仰遗容 挽联 2 一生俭朴留典范 半世勤芝传嘉风 挽联 3 勤俭度日遵遗训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