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清明节感悟||如果你真的没走

管理员2019-08-24【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清明节感悟||如果你真的没走 第1张

  文|冰千里

  想要过上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对他人充满悲悯

  对周围一切心怀挚爱

  唯一的途径就是去觉知

  觉知当下所经历的一切

  都会随风而逝

  -------欧文 亚隆

  01

  一年一度的清明,人们以各种形式寄托哀思。

  我也不例外,身为长子长孙,有几个节日是必须要去扫墓的(我们当地也叫“上坟”),清明节更是如此,我们是清明前一天(寒食节)去,前些年都是父亲带着我,已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了。

  父亲对待此事极为认真,无论什么事都会放下,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像是很正式的工作。

  祭祀用品、贡品、墓前种种流程、说什么样的话更是一样也不能少,整个祭祖过程得一个多钟头。

  这些年看到许多人对于祭拜祖先越来越简化,我所在的城市,都会看到许多人在路边或小区烧纸祭拜,要把祖先“请过来”,这样就会很简单,也就十几分钟的事。

  而我们要去两个不同地点,仅开车来回就要3个钟头,加上祭祀的繁琐,每次都需要一整天,我有时嫌麻烦,父亲总会说,有些事是绝不能简化的,这时父亲非常坚定。

  我们扫墓地方不是公墓,是自家的地,山清水秀,小泉涔涔,老家是个美丽的小村庄,近几年成了著名景区,祖先墓地在半山腰,按照辈分有序排列,每一个都很宽阔。

  若把公墓比作楼房每一户的话,我们祖辈的房产简直是园林别墅,足足占据不小一片田地,栽种着许多梧桐树、山楂树,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植物,阳光也很足。

  每次回家,我都会捡几块石头,我喜欢石头,觉得它是天地精华,里面包含了厚重的岁月年轮,也珍藏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事。

  近几年,是我带儿子去的,父亲没有去,我突然变成我父亲的样子,无论路上怎么堵,无论流程多么繁琐,我也一样也不会少,儿子认真跟着我,就像当年我跟着父亲一样。

  02

  我真正对于扫墓有感情,是奶奶去世那年,奶奶已离开我19年了,我非常清晰记得,那一天得到奶奶离世的消息,骑着摩托拼命往家奔,泪水任风吹落,模糊了所有的路。

  小时候,我基本跟奶奶长大,她的性格很男性化,不拘小节,外向,热心,随心随性,也不太管我,从事了心理学以后我知道,我部分性格和她有着很大关系,比如自由、自我、自恋。

  奶奶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半山扎一个草棚,山上山下满是苹果呀、李子呀、梨子呀……一大片一大片的,我和奶奶的任务就是照看果园,夜晚睡一会就需要拿手电穿行于果园之间。

  有一天,我们躺在露天草棚里,我望着漫天繁星问奶奶,天上为何那么多星星呀,奶奶告诉我,每颗星星都是死去的人的灵魂,我就问,那奶奶死后也会变成星星吗?奶奶笑着说,当然啦,而且你看到会是最亮的一颗,那就是我,那一夜我看着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再难睡去。

  今夜依旧繁星点点,不惑之年的我,依然努力去寻找那颗最亮的星……..

  或许,从那个繁星满天的秋夜,我第一次碰触到了死亡。

  03

  许多年来,我总在不同阶段去思索人为什么活着,既然人终究一死,终究万事皆休,又是什么让人在世界上走这一遭呢?

  这是个终极命题,也是人类从未间断的集体探索。

  思索死亡会让人探索活着的意义。

  正因为死亡是终极宿命,一个无尽的黑洞,吞噬所有生命,所有色彩都会被黑暗吞噬,因此,人类大多数情况是避讳的,屏蔽这样的思考,因为这直接超越了人类能够操控的范畴,人可以登上另一颗星球,却无法延缓自己的衰老和疾病。

  这很无助,屏蔽死亡会让人有种难得糊涂的感受,就像它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

  尽管直面死亡一定会让我们恐惧,但有建设作用的,是会让我们通过死亡本身叩问内心,活着的意义。

  那些致死都不敢面对死亡的人,是不可能有深度思考的,人活着的意义,就像是罂粟花,死亡被艳丽的外衣掩盖。

  我内心有种执念,我想知道我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如何用一种饱和的感受来享受生命带给我的种种,可以肯定的说,正是我对于死亡的思索,我才可以去思考生的意义在哪里。

  不敢直视死亡,只能会让你在其它的事件更加焦虑。

  终究不可避免事情被自我掩盖,比如否认、逃避、转移,都会形成压抑,而压抑是让我们痛苦的主要因素,对死亡的压抑更是如此。

  压抑死亡的恐惧和思索,会在另一些事件里彷徨而不知所终,比如退休综合征、比如术后抑郁、比如身边亲人去世、比如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比如担心所爱的人会离你远去。

  这都会极大冲击你,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己,毕竟,压抑的终究不会消失。

  把遗憾降到最低是对死亡最大的安慰。

  你只所以不敢面对死亡,是因为不能真实做自己。

  真实的是本心的、不需要掩饰的、自然的、直接的。很多时候,人活的不那么直接、很少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是曲折迂回、面具太厚。

  当生命越来越短,或者遇到纠结痛苦时,就会发现自己很多遗憾,就是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没有。

  这样的遗憾若指向别人,指向一个已逝的亲人或者爱人,就是内疚。

  本可以好好照顾你但没有

  本可以带你去旅行但我没有

  本可以让你过上更好日子但没有

  本可以在你最后岁月好好陪你,我没有…….

  每种遗憾都变成了一种空余恨,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往事,内疚就会产生,而内疚是指向自己的攻击。

  珍惜就是让自己在以后岁月不留遗憾,不内疚。

  即使这个人离开了,依然从容,因为他在的时候你做的足够好,你很珍惜和他一起的时光,无论多长、或多短。

  而这,正是可以抵抗死亡恐惧。

  恰当告诉孩子关于死亡的话题,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无论孩子是否愿意,都不可避免触及和死亡相关的议题,无论是电影、书本还是现实,一起去扫墓,就是很好的时机。

  有些浪漫可以有,但终究只能是一种想象,可以相信其存在,但也要知道另一个理性的层面,就像善意的谎言,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你要知道比这个更有说服力的事实。

  奶奶告诉我每个人死后可以变成星星,望着他的亲人,这是浪漫的,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随年龄长大我还是想知道真相,然后再去信那种爱的表达。

  任何人有权知道真相,无论孩子还是重病之人,这是对生命最起码尊重,至于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时间和机会而不同。

  04

  仪式不可以简化,它会让大家缓解死亡焦虑,进而敬畏、慈悲。

  用这样的节日来缅怀亲人,寄托相思,是大集体行为,恐惧会降低,孤独会缓解。

  仪式和节日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面对死亡,而是整个群体和你一起面对,这个时候你的孤独感一定降低。

  简化了仪式就等于模糊了恐惧,会让你更加不确定。

  就像我父亲所言,有些东西,一样也不能少。

  你好,我是冰千里,谨以此文献给离开我们的亲人,并向他们表达思念。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