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父亲年祭
管理员2019-11-16【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我的父亲邱明淮,1932(壬申)年6月23日(民国廿一年五月二十日)生于广东潮州市枫溪区长美乡。他从事陶瓷手拉坯技艺、日用瓷彩绘操作,擅长日用瓷的制作和创新,技术全面。1961年获行业“先进称号”,出席县、市群英会。1964年,创新《英碗》系列产品,获纪念勋章奖。同年,借调到瓷三厂指导成型“割缶”工艺,被誉为“优秀群师”。1978年以后,负责潮安县瓷二厂匣钵生产制作和管理,在研制槽料、矿土烧成与原料配方等方面积极探索。多篇论文(及大量书法作品、谜作)刊于相关专业报。 父亲14岁开始在个体作坊当学徒工,简陋的生产工具制作着杯碟、马仔、响鸟、痰盂、鸡盅和品锅等产品。父母亲就是在个体作坊“陶玉丰”做工相识的。父亲在人力蹬动的“柴车”上手工拉坯,干燥靠太阳,每天劳作十多个小时。 从父亲他记事以来,家庭就是过着勤劳的生活。他从不记得穿过新衣服。父亲的父亲叫邱四妹,是个能干又能吃苦的人;他主业打铁,为人非常本分、正义,在全村都是人家的上客,乡亲们对他十分尊敬。父亲的母亲吴巧莲是一个勤劳的劳动妇女。我能记事的时候,有一次,在离家还有几里的地方,她看到路旁有一堆牛粪,就脱下自己的外上衣把牛粪包回来了。待我长大后,我认为这件事是祖母勤劳的标志。 由于家里太穷,父亲只读了不到两年书就停学了。小时候读书的时间虽然很短,却对他在瓷厂里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父亲在工作中进步,从技术员、工会组长、到厂资料员等。“文革”时期,两派“誓不两立”,父亲辞去“红旗”大队长职务。自此,他一下班即到池塘溪河去抓“网(拍)虾”,解决家里一日三餐的“物配”。后来,是长达十多年的下班后运载瓷土的生活。 父亲活着,他拉着生存的车,吃力地爬坡。可以想像那弯腰弓背,汗流浃背,身体前倾,两脚后蹬的辛苦架势。1977年2月,23岁的我被安排到地方国营潮安瓷一厂,属“全民带集体(工)”身份。在随后的若干工种中,是父亲的说教使我进步。 父亲的文化知识是在潮安瓷二厂资料员的工作中一点一点学来的。依他看,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无非是做两件事:工作和学习。这两件事是分割不开的,工作就是学习,同样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勤读、勤写、勤查字典,父亲是很有体会的。父亲把字典看作是随身不说话的“教师”。可以认真地说,他的一生是没有枉度光阴的。退休后,父亲一直在个体经营的瓷厂“趣缶”,得病时还在乡里“掌祠堂”;母亲则到邻村的孚中瓷厂“炒石膏”、卖水果、收扫市场卫生等。 父亲走时,只留下祖业的一间旧瓦房和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间旧厝及一间旧厝垣。母亲依然健在,三弟未成家,房子、旧厝垣属于母亲、三弟的。 以前,我们兄弟结婚,都各自选一间房子居住,就自然而然的“分家”了。父亲给子女们常说的话是:“穷要思变”,“家庭如五指弹钢琴,(成员)要学会大做大的事,小做小的事”。弟妹们六人,人人有事做。童年的我6岁起开始做饭、刺树叶、拾猪糞、拾废品等,或帮家务、或解决读书学费。 父亲身前有一些书籍及历年写的谜语。这些书籍和谜语,应是十分珍贵的资料。父亲的书籍除了陶瓷类,谜书、书法方面的,还有五行、地理、工具书等。有一些每一页都留下了父亲圈点的笔迹。父亲生前说过:“要善于总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他的《谜语集锦》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来函准备出版,后又因为拆社、责任编辑等调动形成挂壳。每每工厂、乡里的灯谜台,以至市的老年人书画展、作品集出版等,父亲都是主角的扮演者。如今,每逢时年八节相关活动,父亲的音容相貌仍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 在父亲的“遗产”中可以直接了解到父亲在各个时期、各个年龄段的经历、感悟。成名成家,其实先是成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的陶瓷工艺流程及产品创新、原料配制等,屡次三番建立奇功,奖状不计其数。 人步入社会,总会面临许多工作矛盾。“只要心中有理想信念,认真吸收前辈的经验教训,今后的路子一定会走得更加坚定与顺畅。”父亲的话,我时刻地牢记在心上。 世界两种财富,一是精神,二是物质。父亲他给后人留下点滴的资本,惟有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才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着子孙讲故事说经历,从未感到厌烦。 2012年4月,父亲像弃着的一辆公共汽车的外壳,车轮不存在了,车窗上的玻璃也不存在了,车上的油漆也基本剥蚀净尽。我还记得,脸像黄纸一样,他按着肚的手没有松动,全身贴了多处伤湿膏,他和病魔的斗争,给我们勇气和力量。他的精神却一直紧紧地结合在我的生命中,他过去常说的语言,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父亲于2012年4月16日寅时去逝,葬于潮安县登塘三乡“银河仙寓”西区。呜呼吾父,驾鹤归真。作诗祭曰:苦练技术,勤学工艺,载运瓷土,书写对联,逢节灯谜,祠堂值班,知书通义,乡里颂焉。我想父亲,泪洒梦乡,我哭父亲。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尘世行之九九重阳
下一篇:怀念我的父亲——七周年祭
更多相关
随机图文
-
在战争中成长
我的父亲1898年4月4日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木匠世家。6岁丧母,7岁就和父亲外出讨生活。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生存的艰苦,人世间的险恶,世态的炎凉!7岁的小童,就要在汨罗江 -
丧事对联大全
哀思花圈009 丧事对联大全-花圈速递网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鹤驾已随 -
中殡协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实地考察调研彝族丧葬文化传习馆
日前,中国殡葬协会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召开,国际殡葬协会主席特蕾莎女士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上,特蕾莎主席表示,国际殡葬协会计划于 -
适合晚上发的心情说说
1、如果我的生命能化作光明,我将毫不犹豫地燃烧自己,为你照亮最漫长寒冷的黑夜。2、这个世界,要么被别人踩在脚下,要么踩在别人的头上。3、⊙、从哭着收费,到笑着对待,到最后,不过是随遇而安。4、迷恋某人是件好事。至少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