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风树之悲

管理员2019-11-24【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进入三月,二哥就张罗着要回来给母亲扫墓,因为二嫂身体原因,我劝他不要回来。三月二十七日,大哥打来电话,要清明节回来,因为跃文在郑大一附院住院,我和他相约,等母亲周年忌日再回来。三月二十八日,二哥又来电话,我说服他清明节不要回来了。三月三十一日,二姐打来电话,相约清明节一起回老家给母亲扫墓。

  清明节到了,我和二姐、春阳一起回到了老家,给母亲扫了墓。回家后得知,银铃去广州以前,已经给父母亲添了坟。清明节前,来东、东升兄弟又添了一次,明显比临近的坟墓要好看很多。得知我们回去,水申、富东、平国、来东、东升陪同我们上了坟。

  今年的清明节,是母亲的生日。也是我第一次不能张罗给母亲过生日了,使我真正体会到了“风树之悲”的含义。娘对我几十年来的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

  60年前,三十八岁的母亲生下了我。我是母亲的幼子,母亲把余爱全给了我。童年的我享尽了母亲的疼爱,每到冬季,已经不小的我还是跟母亲一个被窝,因为母亲生怕漫长的寒夜冻坏她的宝贝疙瘩,而我每晚在母亲怀里的梦乡都是甜甜的。

  50年前的一天,6岁的我上小学一年级,母亲教导我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一天,我高兴对母亲说,“我们班有5个小学生可以第一批成为少先队员,我是其中一个,需要交一角六分钱买红领巾。”母亲非常高兴。但是家里实在没有钱,要我等下一批交钱吧。第二批再交钱时,还是同样原因没有交钱。我也没有带上红领巾。当时母亲很无奈,我一直感到很遗憾。穷让人奋进,穷让人努力,我还是要感谢娘教的做人道理的。

  40年前,我在东洪上高中。娘蒸馍时,时常蒸两样馍:一样是娘和全家吃的黑色红薯面馍,一样是娘留给我吃的玉米面包红薯面馍。后来,玉米面包红薯面馍变成了小麦面包红薯面馍,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

  国家恢复高考那年,母亲说,你一定能考上。考后,我就知道考的不好,中专又没有报,自己非常失望。在我很灰心的时候,母亲还是鼓励我的。后来居然收到了郑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母亲高兴地流泪了。开学的那个早上,我去大表叔家告别,大表叔把早已准备好的5元钱和十斤全国粮票从枕头下拿出来送给了我。二哥和来东哥送我去县城,因为忘带一样东西折返回家时,母亲在嚎啕大哭,她舍不得我的分离。以后的四年里,我每次返校时,母亲早晨天不亮总是准备好了手擀捞面条,让我吃好喝好。每年放假回来,母亲总是想着法子做好吃的。

  30年前,我结婚生子,母亲在我们这里帮助看孩子。 每天早晨,母亲起的很早,六点半以前就把饭做好了。当时用煤火炉做饭,慢的很,可想母亲每天起的有多早。我们上班后,母亲精心的照看她的最小孙女,每天上午带着倩倩去5粮店门口买5分钱的豆腐脑,中午做很细很细的鸡蛋面条喂倩倩。孩子睡了时,非常认真的做着家务活。

  20年前,母亲在大哥、三哥家居住的时候,虽然不能与我们见面,但是心里也一直惦记着我们。

  10年前,母亲多在二哥家居住。我每次回去,看到我买的一点点吃的东西,母亲总是说,有馍有菜吃,花这些钱弄啥。要是给她一点点零花钱,母亲总会说,我还有钱,我用不着钱。每次回去,母亲总是催我早点走,怕我回家摸黑了。

  近几年,母亲摔倒以后,身体大不如以前,但是,在大哥、二哥、二姐、桂芝的精心照料下,让母亲体面而幸福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光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我们虽不敢说是事业有成,却也家庭幸福、小康有余。母亲撒手人寰,我们想侍奉老母于膝下,比登天还难。母亲在时,我们尽了努力来满足她物质生活的需求,还以为是孝行尤佳,岂不知百孝顺为先。殷切希望有父母健在的子女,尽好孝道,少留“风树之悲”的遗憾。

聚合标签:优秀祭文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