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父亲的清明节

管理员2019-11-24【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初识清明节,缘于小时候协助父亲写包袱。

  每年花朝节后,父亲总是在母亲那里领命,一支毛笔、一瓶墨水、白纸若干,将白纸剪裁成小袋子,封面上要写上先祖的名字,然后塞进冥币,最后拿到先祖坟前烧掉。父亲每次忙不过来,就硬拉着我,要我打下手,帮他清点数目,看是否漏掉先祖,有时候写累了,也让我写几个包袱。

  小时候的我,年少轻狂,对写包袱一事完全不屑,总认为那是一件无趣的事,哪有和小伙伴一起自由玩耍爽。可每年春暖花开,总也拗不过父亲,极不情愿的坐在桌前,年复一年写着包袱,到现在我对写包袱的格式记忆犹新。封面写上:袱奉:故先考××讳×××大人收用,落款为后人的名字,封底还要写上:谨封。

  父亲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拽着我写包袱,从来不管我愿不愿意,也从来不解释为什么,就这样我一天天长大,考上大学、结婚、生子。有一年清明节前,父亲突然手拿不住笔,、颤颤悠悠,怎么都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字。父亲很是认真地对我说:“儿呀!我恐怕活不长,今后清明节写包袱一事就靠你了”,那一年父亲76岁,父亲把他的后事像传接力棒一样,扔给了我,我毫无准备,总觉得父亲在父亲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生活滋润。完全没有想到父亲如一颗大树慢慢走向枯萎。父亲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症,手脚极其不方便,生活都不能自理。

  自父亲患病以后,生活的琐屑之事猛然多了起来。每月交水电费、燃气费、买米油日杂品、买菜,生活急需品,每月给患有糖尿病的母亲看医生打针,桩桩件件,无不亲历所为。有时候真是佩服父亲是怎么日复一日做完这些事的。父亲每天瘫坐在沙发上,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年近八十的他基本没有听力。但是每到清明前夕,他好像打了鸡血,神采奕奕的叫我准备清明写包袱,我只有顺从他的意愿,我写他监督,要知道我的毛笔字远没有父亲的好,但父亲总是鼓励我写。有时候,生活中的不如意,让我伤神不已,不想写包袱,就对父亲没有好脸色,甚至发火:“每年写这些有什么用,有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可好?”父亲总是一脸的无奈,叹口气,不再说什么,努力地拿起笔,歪歪斜斜的写下包袱上的字,好几次墨汁沾满双手,依然颤抖着把着笔杆,十分吃力地写着,一脸的虔诚,体态毕恭毕敬,丝毫看不出是一个瘫痪近十年的老人,我的无名火在那一瞬间消失殆尽,内心的愧疚让我无地从容,接过父亲的笔,写完包袱上每一个字。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的清明节依旧准时叫我写包袱,即使他日渐老去,大小便也需要有人提醒,记忆力逐渐衰退,甚至有时都不认识自己的子女,但每到清明节前夕,他依然记得要我写包袱。今年春节,父亲突发大面积脑梗,在与死神搏斗23天后,与世长辞。临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清醒时,用一种近乎哀求的眼神看着我,那种眼神饱含期盼、期待、以及无奈。没有人能读懂他此时的内心,但每次我说:“您放心,我会每年清明写包袱的”,父亲居然露出一丝微笑。

  父亲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今年清明又到了要写包袱的日子。手握父亲留下的毛笔,心中感慨万千:父亲为什么执意每年要写包袱给先人?难道仅仅是为了坚守传统,是为了封建迷信?这些都不是,他只是表达对先人的一种纪念,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前传后教的示范。

  父亲的清明是传承文化的清明,是对故去的先人尊重和怀念的清明,更是一种敬仰与尊重。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