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母亲“五七”祭文

管理员2019-11-27【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转眼之间,母亲离开我们35天了。今天是母亲的五七祭日,据说五七是逝去的灵魂真正要离开的日子,会非常不舍自己一生一直守候的家园和亲人,五七的前一晚,是最后一次回到自己的家,最后看一眼自己的亲人。母亲,您昨晚去铜仁了吗?您昨晚来驻马店了吗?不但李庄是你的家,远在新疆、贵州和各地的儿女的家都是你的家。我昨天把您在驻马店的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我想桂芝也是如此做的),我们等待你回家。

  母亲,今天我们来到您的墓前,面对您的墓碑,想着您慈祥的面容,思绪万千。刚进墓地,天开始下起大雨,好似后人的眼泪寄托我们的哀思。我和国军哥、二姐、耀文(还有苗苗)眼含热泪把对您深深的怀念,烧起纸钱寄托思母之情,贡上祭品慰籍天堂的母亲。

  在出殡时,毛蛋把祭文丢失了,我没有听到他精心写就的精美文章。今天我想把我知道的说一下。

  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母亲名讳徐趁,1917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初八),出生在上蔡县东洪乡南徐村,姐弟二人。嫁给父亲之后,母亲共生育7个子女,大姐在即将成年时夭亡,6个长大成人(大哥连东,二哥连仲,大姐张田,三哥山东,二姐玉珍和我)。2016年7月19日(农历6月16日)1时12分母亲病逝,享年100岁。母亲的一生很平凡,没做过什么大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业绩,是典型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母亲是平凡的,平凡到她的死去,也只是在不超过百人的范围内起了波澜,改变了不超过10几个人的生活。但对于我来说,对于她的子孙们来说,生活从此是残缺的。

  二、吃苦耐劳的母亲

  爷爷去世很早,年轻的奶奶带着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儿子(我的父亲张路)回到了娘家(从别庄搬到李庄)单住,寄居在一处临时可以避雨遮风的“家”。解放土改时,分到三间半房子,住着奶奶、父母、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七口人,堂屋、厨房和磨坊占着近两间,家庭境况可想而知,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从记事起,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吃饱肚子是很奢望的事,没有钱买盐吃淡饭也发生过。我的印象中,家里总是没有钱,急用钱时,就由母亲去借,等到每年养到100多斤的猪卖掉后偿还债务。在记忆里,我睡觉时母亲在忙,我起床时,她还在忙。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母亲纺花织布,没明没夜的干,父亲在集市卖掉后换取一点点加工费。在大集体时,母亲虽然裹有小脚,农活是和男劳力一样干的,一天挣8个工分。后来孙辈的孩子多了,在家照管小孩。在生产队干活,还有点偷懒的机会,在家就没有闲的时间,我经常见到,母亲是左手抱一个孩子,右手抱一个孩子,忙的不亦乐乎。在我的记忆里,麦收挖麦茬和寒秋搂树叶是储备柴火的必要功课,我经常见到她背着超过身重的柴火回家,暮色中根本看不到母亲,只看到一个硕大的球在路上慢慢移动。那一刻那一幕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每每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母亲那背影就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三、孝敬婆婆的母亲

  母亲呀,黄泉路上有奶奶在迎接您,母亲孝敬婆婆早已成为街坊四邻的美谈,在农村,婆媳关系不好处,奶奶却逢人就夸自己有个好儿媳。1958年后的三四年,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很多人生活在死亡线上。记得我也常常饿的要命,坐在奶奶怀里唉声叹气。母亲在大食堂上班,有了一点能吃的,您总是尽孝在先。母亲和奶奶关系很好,也有母亲非常听奶奶话的原因。奶奶晚年有病卧床不起,母亲经常去病床前问寒问暖。久病有孝媳,白天,为老人梳头洗脸,晚上,侍侯奶奶大便小便,还惟恐自己做得不好。奶奶最后吃不下饭的几个月里,母亲耐心的伺候,让奶奶安详的去了天堂。

  四、心灵手巧的母亲

  母亲不仅是能吃苦,而且还心灵手巧。母亲是文盲,解放后扫盲才认识几个字。可就是这样一个识字不多的人。缝衣,织花布等样样都做得让人赏识。母亲看别家孩子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缝制出同样的、甚至还有更好创新的衣服给我们穿在身上。在儿孙们的鞋帽上可以刺绣出充满民间吉祥韵味的饰物,节日里可以做出各样的祭祀用品。于是村里不少人家织布、婚事、丧事都会请母亲帮忙。母亲不仅仅会效仿,在她的手里总有新颖的创意诞生,以致村里一些办事情时都会有母亲的身影。再加之母亲的热情善良,使得她终日有忙不完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很多年除夕到春节早上,为了我们能够穿上翻新的衣物,高高兴兴的过年,母亲彻夜不眠。我时常感到母亲心灵手巧,像是一个优秀的民间艺人!

  五、充满爱心的母亲

  母亲生性懦弱,年轻时听婆婆的话,年老时,听媳妇的。受气后说不出理由来,还时常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查找自己的不足。由于从来不计较恩恩怨怨,老想着别人的好,保持着乐观态度,母亲的生活还算是愉快的。奶奶在世时,对奶奶充满爱心,像对待母亲一样的照顾,婆媳关系非常的好。后来三个嫂子先后进了家门,人口快速增加,家里小的矛盾还是有的。母亲用她的爱心和自己的勤快,来缓解和解决家庭矛盾。对于孙子孙女,更是爱意绵绵。有好几个孙辈出生日很近,让母亲忙的不亦乐乎。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同时抱着银铃、梅芝的场面;清楚的记得海涛拉着忙碌母亲裤腿和吃着母亲干瘪咪咪的情景。在母亲坟前,我说出母亲对于海涛来说“既是奶奶又是妈妈”时,海涛抱头痛哭。海波生病时,母亲焦急而无策。小强作为最小的孙子,母亲带着在驻马店小住过,带着他在贵州上过学。倩倩是她最小的孙女,变着法给她做好吃的。后来上学回家时,大把的瓜子仁在等着。母亲晚年在驻马店小住时,农忙时节一到,必是要求尽快回家,她总是说“我老了还要回老家去,现在要回去帮帮你二哥”。听邻居说,母亲90岁高龄时,还时常惦记着田里的农活并力所能及劳作。二嫂身体不舒服时,母亲施于按摩以减轻苦痛。我们过去家里穷,但并没有穷掉美德,母亲是一个颇有爱心的人,自己不富裕还要周济亲戚邻里,能帮的忙,她从不犹豫。要饭的上门乞讨,没有空手而去的。

  六、清贫节俭的母亲。

  母亲一生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许多事至尽记忆犹新。一是吃馍。我们吃馍时掉一些馍花是常有的事。母亲吃馍时总是用手捧着,尽量不掉到地上和桌子上。如果馍花掉在地上,她会毫不犹豫的拾起吃了。对于家里做的好一点菜,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我不爱吃!”,可当大家都不吃的时候,她会一下子把剩菜剩汤全部吃完。二是点灯。母亲晚上不干活时从不点灯,纺花时也是不用灯的,母亲说一是耗油二是费洋火。后来我们都用了电灯,但母亲从舍不得用,用时开一下,不用时就马上关了。尽管母亲做的这些事很小,有时又显得小气,但正是在这种小气中,给儿孙们树立了榜样。三是旧衣服翻新。我们小时候的穿戴,全靠母亲的两只手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至今留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母亲洗染旧衣旧布、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的瘦弱身影。旧时的照明条件极差,每个晚上,母亲都是在床头的油灯下度过的。四是母亲不仅慈爱我们,更是用心帮我们带大了子女,无怨无悔。

  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在我们看来,可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和大女婿永久聊天时,永久说“老太是我见到老人心地最善良的人!他的心态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上的。”正因为如此,100岁高寿的母亲,没有带着痛苦,平静、安详地走了。

  五七过后,母亲将要离家到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祝愿母亲在天之灵生活的舒适,愿母亲一路走好。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四子保东2016年8月22日于驻马店

聚合标签: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