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民俗节里忆父母
管理员2019-12-03【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节里忆父母之一二月二,龙抬头,蔓菁豆子煮成粥,嚼嚼枣山去蝇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欢乐幸福好兆头。龙抬头节是农历二月里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春节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民俗节。这一天里,男人都会去理发,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蔓菁豆子粥等节日美食。小时候的龙抬头节,在妈妈的打理下,格外热闹。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吃枣山,灭蝇头。妈妈将过年时蒸好烤干的面食枣山拿出来,让我们每人都吃上两口。妈妈说,这样会减少入夏以后的蚊蝇。这个做法究竟会有多少实际效果?恐怕连当时的母亲也不会相信!那只是代代相传的一个习俗罢了。但是给了我们一代代人一个神秘和美好的愿望,一个热闹的节日氛围。这一天里家家户户还要煮吃蔓菁豆子粥。妈妈煮出来的蔓菁豆子粥最好吃。还在前一年深秋时候,父亲和母亲将地里刨回来的蔓菁疙瘩,大的做了咸菜,小一点的用棉线穿成串,挂在窑洞外面的罗圈墙面上,风干、阴干。在来年二月二这一天,将这些小小蔓菁疙瘩和红豆、黑豆,豇豆等各种干豆再放些许红枣煮粥吃。蔓菁豆子粥煮起来是很费事的,没有两三个小时是煮不好的。火候到了,时间到了,煮出来的蔓菁豆子粥香飘四溢,舒爽上口。 妈妈煮出来的一大铁锅蔓菁豆子粥够我们吃好多天的。二月二以后每天晚上的小米粥里放上几小勺子,让我们节后的好多天里还能感受到龙抬头的节日氛围。乡下人家的孩子在二月二这一天里是必定要理发的。妈妈会理发,理发技术远近闻名。那时候理发使用剃头刀的,难度可想而知。妈妈的剃头刀使用的娴熟到位。我们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住着四五户人家。加上上下左右几个大杂院的人家,大大小小的男孩子几十个,都要找妈妈剃头。妈妈为乡邻的孩子理发是全免费的。太小的男孩子对剃头有着很大的恐惧感,哭啼不止。这时候妈妈使出浑身解数边哄边剃,给我们吃点糖了,饼干了, 哼个小曲了,出个洋相了,用不了一会,小小男孩们就乖乖的让妈妈剃头了。也有个别小孩不买这个账,不管怎么哄就是哭闹不停,所以,妈妈剃头也有划破头皮失手的时候,面对流血不止的头皮,妈妈也有她的土办法,她用破棉絮一烧,用将息未息的灰烬往刮破的头皮上一摁就OK啦。打我们记事起,父亲的头一直是妈妈给剃的,直至妈妈临终前几个月。妈妈走后,父亲的头没人给剃了,我们让父亲去理发店,父亲坚决不去,称不习惯。没办法,我给父亲买回了一把手动推剪,我学着给父亲理发。老年父亲秃顶的厉害,我就给父亲做个光头,父亲非常满意,每次给他理发,他非常配合,也非常享受的样子。一个多月给父亲理一次发,我给父亲理了不到五年多的头发。二零一三年父亲去世了,给父亲理发的推剪我一直珍藏着。去年春天,我去看望叔叔,说起这件事来,叔叔说想要这把推剪,让婶婶给他理发,我就给了叔叔。又是一年二月二了,又到了乡下人吃蔓菁豆子粥的日子,又到了传统理发的日子,闻着四散飘出来的蔓菁豆子香味,看着理发店门口拥挤的人群,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巧手妈妈,我的勤劳善良的父亲!好想回到童年时期,哪怕回到三年前也好!让我再吃一次母亲煮的蔓菁豆子粥,再给父亲理回发……
聚合标签:丧葬习俗
有用+1! ()
随机图文
-
那株梨树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进小院,我便急切地寻找那株梨树。母亲钟爱梨花,十年前,我买回四株大拇指粗细的梨树苗,栽在院子鱼池的四角,供年迈的母亲无聊时摆弄打理。母亲 -
悼念老人花圈挽联
哀思花圈001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 -
妈妈98岁
在妈妈98岁生日的这一天,我们怀念她的日子里却不由得感觉到在我内心深处的老妈,好像一直停留在那个年龄,88岁的那一年,她老人家带着我去小寨军人服务社的身影。有一天 -
祭父文
风范永存 祭父文_重庆殡葬网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等,谨以清酌时馐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日: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余不孝,祸延严君。号天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