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寄給朝雲的詩──紀念外公十週年

管理员2019-12-31【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每次練完毛筆字後,墨蹟才乾透的宣紙被外公添了兩筆五角星,其實那幾個字寫得既不橫平也不豎直,哪裡值得上半顆星?……

  每次不願意吃飯的時候,坐在飯桌對面的外公敲打起飯碗,用老人家特有的調皮勁頭吵著要同我比賽誰吃飯吃得快……

  每次小學放課後,外公就出現在校門口,低年級時尚且覺得有家人來接真是再好不過了,但到了高年級時便會覺得不好意思,怕被笑話成永遠縮在繈褓里的奶娃娃,連過幾條馬路回個家都要人接送,於是有次甚至因此與外公吵了架……

  ──這些都是某夜夢中翻湧起的記憶。

  我們都回不去了。能夠回去的也祗有記憶了。

  醒來過後,我開始懷念小學時所居住的紫雲路,而同時卻不幸地發現:紫雲路在我腦袋中逐漸變得模糊了,好似一天一天地消失,一個人一個人、一棟房子一棟房子、一間鋪頭一間鋪頭那樣漸漸地離開了。我愣神在原地:紫雲路到底是怎樣的?房子的輪廓和街巷的便利店,還有拐角處格局窄小的小學,和曾經跌撞奔跑過的空地,我本來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但畢竟是離開太久了,不管是我,還是外公外婆,都已經離開得太久了。

  於是,我越發發覺自己逐漸記不起紫雲路的樣貌了。

  外公是在十年前那個黏稠的秋天離開的,在這個世界兜兜轉轉忙忙碌碌了八十多載後便去了另一個世界旅行。

  他不是作家也不是演員,沒有留下什麼詩行或影像來寄託音容,祗有平凡人一樣勞碌又尋常的一世,並未多留下什麼印記。如果非要說他與這個世界還有些什麼牽連的話,我想便是我們這些他的後代了吧。

  越來越相信人生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個圓圈組成的。有一首香港九十年代的老歌叫《是這樣的》,裡面有兩句歌詞我很喜歡,我甚至用這兩句歌詞來當人人相冊的名字,這兩句話分別是:「時光,是對的,沒說謊」;「來日的,問昨天便可知」。真的是這樣,你不知道過去什麼時候好像偶然發生的事情,就會與你的現在或將來形成觀照和對應,就像時空驟然被切割形成了斷層,你好像正站在一個平行空間觀看著曾經熟識的場景,不知所措又難掩悲歡(或其它的一些情緒)。

  這兩個月我開始學習寫繁體字,用的是剛上小學時最常用的辦法:抄寫。我將喜愛的詩作抄錄下來,順便貼在白牆上當裝飾。凝視蔓延在牆的筆跡,好像一下子陷進時間的斷層,回到那條我成長過一段時日的紫雲路,在平行時空看著那個練習寫字的自己,還有散在紙張頁腳的五角星……

  我們都不能召喚已經「去旅行」的人再回來這個世界。但我總相信,有時他們會藉助我們的眼睛回來看看。或許就是因為潛意識裡是這麼想的緣故吧。在外求學念書的我,常常會找地方發發呆望望遠。念本科的時候,在復旦的雨幕裏眺望光華大道盡頭的校訓石,在耶魯古舊的Harkness Tower腳下寫一封無人查收的明信片給過世的老人。來中文大學念研究生之後,又常常顛簸到山頂的新亞圖書館傍著中文與哲學的書架開開小差,或是停在崇基書院的未圓湖邊垂釣白雲。

  風景裡有我,也有不在場的,他,與他們。

  不必談論,亦不必刻意放在心上──好多年來對待紀念日的看法都是這樣的。但遇上在紀念日中都屬十分特殊的呢?那就順其自然地寫點文字吧,我這麼想。於是,我寫下這首詩:

  所有記憶都留在了我身上

  像島嶼上那些礁石

  像山裡青幽幽的草木

  我把玻璃的舞步連同話語裝入水瓶

  再獨自走著

  像沉到大海的石頭

  像一本翻得到封底卻翻不到盡頭的書

  走在又一座城市的荒土飛縱之中

  一個音符兩個節拍無數場舞劇的起落

  於是又是十年甚至

  百年

  ──擲下的漂流瓶被海水洗得褪色了

  或許該是時候打開瓶蓋將舞步釋放了

  還一首寫不完的詩

  寄給朝雲……

  楊騏

  十五、九、二零一四,於香港中文大學起筆

  二十、九、二零一四,於香港九龍家中修改

聚合标签:

有用+1! ()

上一篇:两月祭

下一篇:妈妈,我想对您说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