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殡葬资讯 > 丧葬文化丧葬文化

一纸春秋(心泉)-春归何处(四十六)

管理员2020-01-11【丧葬文化】人已围观

  临行前姐姐曾经给我买了水果和点心,除了路上留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东西准备到校之后与大家共享,这也是为了快速拉近将来同甘共苦达数年之久,然而当时却非常陌生的室友关系。

  令我想不到的是,经过一天时间的长途跋涉和颠沛流离之后,尤其是香蕉早已挤压成了一团泥,我只好像丢垃圾一样,统统甩到了墙角的土簸箕里,这件事让老二嬉笑了我很长时间。

  当他们听说我的行李还没到的时候,几个人一阵商议,最终老二和老七各拿出他们多带的一条褥子,算是帮我临时解了围。

  不知是学校随意安排,还是因为我们宿舍排号是班里第一的缘故,当我们宿舍的八个人凑齐之后,发现上下铺的两个人都是来自同一省份,非常得齐整。其中我和老二来自北京,老三和老疙瘩是辽宁人,老五和老六就在本省,老七和老八都来于黑龙江。

  鉴于当时形象容易记住而姓名比较生疏的缘故,脑筋异常灵活的老二提议大家排座起名。开始时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我排在老大,而其他人东一个西一个显得有些混乱,反而适得其反。最终还是老二提议按照床号排名;我的床位是1号,还是叫老大,以此类推到老四的时候,因为他年龄最小,所以叫老疙瘩。这种称呼即使过去了很多年,后来同学们相见,一直没有变过。

  这种显得同宿舍之间异常亲密的叫法,不知道上一届有没有,但在我们这一届里,我们这样的叫法绝对给其他宿舍开辟了先河。没过多久,其他宿舍也都按照各种排法纷纷效仿,造成的结果也非常有意思,七、八十米长的走廊里,往往只要一声高呼,会从许多不同房间里探出不一样的脑袋。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宿舍里没有老四,所以老疙瘩几乎没有出过错误。

  我是在到校的第二天,就跟着老二、老七和老六他们去了教学楼和教室,虽然离正式报到日期还有一天的富裕时间,提前熟悉一下将来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

  按照功能的划分,我们宿舍所在的区域是生活区,虽然有统一的围墙,但在B楼的西侧,还有一个单独的院子。那个院子的中间位置是锅炉房,旁边一直堆放着大量的燃煤;锅炉房的西边就是学生食堂,与宿舍大约有两、三百米的距离。

  与生活区的那个简易铁栅栏大门不同,隔着一条马路,几乎正对着的就是学校教学区的柱墩式大门,两根主柱中间的铁栅栏大门只有上学或放学以及有车辆通过的时候才会完全打开,平时和节假日则只开东侧的小栅栏门。

  还没走进校园,大门右侧柱墩上挂着的校牌和右侧宣传墙上的两排大红字就深深吸引了我,情不自禁地驻足观望;读过那些字之后,曾经为自己奋斗多年最终只上个专科,内心里多少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瞬间消弭于无形,连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许多。不止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句话,而是因为那句话中有几个字正是我所要学的专业。那上面写的是:

  苏维埃红色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列宁

聚合标签:一纸春秋

有用+1! ()

文章评论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点击排行

本站推荐

[!--temp.kf--]